第(2/3)頁 那么如何用一代人走完工業革命,首先一個半世紀鄉村經濟的發展,就是繞不過的問題。 英國自下而上,自然發展出來的果實,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而自上而下,需要高超的手腕,一般人玩不轉。 既要發展工業,又要刺激農村富余勞動力,兩者離不開。 后世七八到八八年十年間,中國的鄉鎮企業從一百五十萬個變為一千八百九十萬個,為工業化提供了核動力。 中華重工解決軍戶問題,而作坊解決民戶問題。 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兩條道路。 中華重工創造消費,刺激消費,帶動民間經濟,民間經濟發展吸收農村人口。 等于中華重工又變成作坊經濟的孵化器,為作坊經濟提供本金,而靠著這些本金,作坊經濟循環開動起來,越滾越大。 否則光靠中華重工的體量,未來頂多只能增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工業人口。 最重要的是,朱高熾想要用一代人完成工業化道路,必定離不開作坊經濟。 “難道就置之不理?人為劃分?”朱棣理解了長子的難處,但還是覺得不是長遠之道。 “當機器生產機器的時候,就可以解決了。” “機器生產機器?” “中華重工目前屬于第一階段,機器生產商品的階段。”這是第一次革命革命的特征。 朱高熾解釋道:“當機器生產機器,即屬于第二階段,當社會的生產力達到了這個地步,就可以重新分配社會資源。” 機器生產機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征。 在九五年到千禧年之間,是后世國家處在引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門口階段。 一旦按正確的順序引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其自自我繁殖和盈利的能力,是任何金融危機都難以阻止的。 也是世界在那些年,無法阻擋中國崛起的關鍵原因。 無論是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零七年的世界金融危機,讓中國出口總量,與其增長趨勢相比,永久性地減少了近百分之四十,也沒能阻止中國的發展。 就如十九世紀的美國,經歷了十五次金融危機和一次四年的國內戰爭,這些都沒有阻止美國,強勁發展成為下一個世界生產中心和超級大國。 這不是因為美國的所謂的知度優越,如知度經濟學家所吹噓的那樣。 而是因為美國吸取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經驗,自建國伊始,就采納了一個正確的、有序推進的、從原始工業化到輕工業化再到重工業化的發展戰略。 中國同樣如此,在正確的道路上,那些列強合力采取了無數的手段,最終也沒有攔住中國經濟的騰飛。 “機器生產機器。”朱棣每個字都懂,但是合起來仿佛也懂,又覺得無法理解。 臉色露出茫然,突然之間,覺得與長子論經濟之道,實在有些自討沒趣。 大明喜歡神童,終明一朝神童都受人追捧。 自己的長子雖然不是神童,但大器晚成,少年發光,也令朱棣十分的得意。 他不再勉強自己理解老大的經濟理論,開口吩咐道:“經濟經濟,既要發展經濟,也要兼顧民生,需知愛民如子。” “兒子謹記。” 朱高熾應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