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調研司送來一段社會報告,是調研司花費了大力氣,派出了許多的工作人員,通過走訪北平各地,甚至金州,大漠。
遞交給小王爺的報告,是經過壓縮和整理的,仍然長達數十頁,不是輕易可以看完。
朱高熾翻了幾頁,對著研發司的管事露出笑容,“這份報告很詳細,上面補充了許多數據,目前來看,是一份不錯的報告,我會認真看完的。”
研發司管事得到小王爺的認可,雖然還不是最終評價,也忍不住的興奮。
“這份報告不是屬下一個人的功勞,有許多的人才為之努力,才能完美整理出來。”
朱高熾對這個說法,表示贊同。
中華重工幾年的建設下來,已經涌現出了許多各方面的合格的人才。
換句話說,就是合格工人。
無論西方學者如何美化西方識字率,但是各種學者的言論,充滿了矛盾。
甚至有學者說英國工業革命前夕,識字率在三成以上。
面對這些雜亂的說法,是無法達成一個觀點的,也就是這個問題沒有公認的答案。
但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印刷業可以表明一個地區或者國家識字率的水平。
中國的印刷業,無疑超過整個西方,特別是在宋朝,可以說是整個西方之合。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英國獨立完成的。
不只是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是除了英國,世界都錯過了工業革命。
論文明和技術,在西方被人們鄙視為鄉巴佬的英國,偏偏獨自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這其中的原因探究很復雜,但英國的地理資源環境,無疑為英國提供了關鍵因素。
那么在其他方面,從識字率上,大明是超過英國的。
畢竟大明的讀書教育,是有明確法律規定,并鼓勵私學,鄉紳在家鄉創辦私學,是中國地方的風俗。
這個風俗,直到清朝被杜絕。
要到太平天國以后,消滅了南方的滿城,誕生了漢人軍閥,這些漢人軍閥又促進了南方鄉紳勢力的恢復。
太平天國以后,南方的私學得到恢復,增加了大量識字的人,為進步青年提供了土壤。
這些進步青年,又為革命提供了支撐力量。
所以教科書上說,太平天國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根基—南方滿城的消亡。
現在是明初。
識字率的提升,為中華重工人才踴躍出現提供了扎實的根基。
這些都是因果關系,互相影響的。
調研司的管事見小王爺沒有讓他離開的意思,安靜的呆在一旁,朱高熾拿起這份報告,認真的看了起來。
“從洪武二十四年到洪武二十八年底,五年中,北平人均收入增加了一點五倍?!?
數據來源于洪武二十四年前,各行各業的當時的收入水平。
這份數據采樣不夠完整。
但是朱高熾沒有奢求太多,能有現在這個水平,已經是很好的表現,沒有指望達到后世的水平。
調研司是極重要的部門,讓朱高熾全面了解中華重工內部,以及中華重工帶來的社會變化。
換句話說,就是掌握現在的成績情況,通過各科的成績,來判斷下一步發力的方向,決定社會生產資源往哪方面傾斜。
如果他想要二十年或者三十年,讓社會全面進入工業化,就必須這么做,否則會經歷更漫長的時間。
在西方學者看來,世界絕大部分時間只是促進了人口的增長,包括中國清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