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買技術報的花銷,是百姓一個月的開銷,他們肯定是無法理解的,而對于陳德言這種人,他覺得值。 因為買技術報的錢,對他而言不值一提。 而在北平。 因為當地發行,所以技術報的價格很便宜,不少工人家庭也會購買,這是社會財富的體現。 今日。 陳德言把以前看過的技術報,又拿出來看了一遍,打發日常的無聊時間。 心中一動,想起了一篇古代繪圖的書籍。 他返回書房,找到了這本書,認真翻閱后,結合書本上的內容,在自己的想法上,寫了一篇新的關于繪圖技術的文章。 正準備寄給北平技術報時,兩名穿著中華重工工服的人,敲響了他家的大門。 家中老仆引了進來,幾人落座后,一番寒暄,陳德言才知道了二人的來意。 原來技術報要拆分了。 “技術報的篇幅太多,而且刊登的內容,也偏離了技術報的名字,所以經過上級商議,最終決定拆分技術報?!? 陳德言很好奇。 “這等事,為何還需要專門來通知老夫?” 兩名工作人員連忙笑道。 “陳老先生可不是普通人,您在我們技術報遞稿了好幾篇技術文章,是我們技術報的名人,所以專門來登門告知?!? 聽到這個解釋,陳德言非常的高興。 雖然對他帶來不了什么利益,而且技術報的稿費,也沒有放在他的眼中。 但是這份技術報對自己的尊重,說明了自己的才能被人看重,這才是他忍不住興奮的原因。 古人多數比較淳樸,因為時代的原因。 陳德言很認真的解釋,“老夫遞交的那些稿子,雖然出自老夫之手,其實許多是借鑒古籍,算是借花獻佛,不算老夫的真本事?!? 兩名工作人員沒有奇怪。 自從技術報創辦以來,別的內容的文章不提,只專業技術的文章,向來是不缺的。 特別隨著技術報的名氣越來越大,投稿的人變得更多,無數的技術文稿出現。 仿佛大爆炸一樣,炸出了好多的東西。 不過作為技術報的工作人員,他們接觸了很多投稿人,以及審稿雖然他們沒有參與,但是畢竟屬于一個報社,互相之間有交流。 技術報有個看法。 現在的時代,是最容易出名的。 因為無數的古代技術,只需要翻新,加上自己的注解,局部的改進,就能出成果。 這個時代什么時候終結呢。 可能把以往和現有的技術,全部翻找出來后,大概就不會這么容易了。 當然,在這個背景下,也會出現一些新的,以往沒有的技術。 比如工廠擴大后,誕生的各種需求,工匠們為了解決這些需求,就要想出別的辦法。 這些辦法大多數是新的技術。 前一類是工業革命前,主流的技術推動力量,后一類則是工業革命時期后,誕生的新的技術推動力量,代表之一如工匠出身的瓦特。 兩名技術報的工作人員,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儲備,與陳德言之間,具備良好的溝通基礎。 “陳老先生謙虛了,先民的成果是耀眼的,而陳老先生在先民的成果上推陳出新,同樣是耀眼的?!? 另外一人附和道:“正是因為有陳老先生這樣的人,才讓技術得到不停的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是對社會有功的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