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中華重工的蓄力-《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3/3)頁

    “哈哈哈。”

    陳德言笑的合不攏嘴,連說:“不敢當,不敢當。”

    兩名工作人員來拜訪陳德言,沒有帶昂貴的禮物,而是把最新一期刊登陳德言文章的技術報,以及稿費也帶了過來。

    技術報和稿費,價值沒有讓陳德言動心,但是這么禮遇,讓陳德言很開懷。

    正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何況技術報上,不但刊登了陳德言的文章,還標注了他的名字,他如何能不開心呢。

    技術報的傳播,主要還是在北平,其次是山東,然后是山西和陜西,其余的地方寥寥無幾。

    并不是廣闊地區對技術報沒有需求,而是信息傳播速度如此,技術報的傳播輻射速度已經很快了。

    兩名工作人員,告訴了陳德言技術報拆分后的詳細情況,以及技術報的投稿地址還是原來的。

    陳德言最后留二人吃飯,二人解釋還有其余的地方要跑,陳德言向二人打聽過一個人。

    一名在技術報上,同樣刊登了很多文章的,他們這個圈子中的“名人”。

    “此人和老先生一樣也是山東的,不過老家在濟南。”

    “哦。”

    陳德言了然,心中下了決定,過幾日出趟遠門,去濟南拜訪下這位大家。

    兩名工作人員告辭了陳德言,他們的行李很多,寄放在了客棧,還有他們的馬車也留在那里。

    古代驛站系統的發達,還有城市口的客棧,貨棧等,具備各類專門的功能。

    前提是有錢。

    因為這些都需要花錢,普通百姓沒這個需求,自然也舍不得花這份錢。

    除非發生緊急的情況。

    例如趙家寡婦,她的亡夫客死他鄉,就是同鄉花錢請專門的人員,千里送回北平。

    這個錢,趙家寡婦掏空了家底還給了老鄉,加上操辦亡夫的身后事,讓趙家原本還算富裕的家庭,直接變為一窮二白。

    能供應兩個兒子讀書,可見其父生前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只不過生老病死。

    哪怕后世小康之家也承受不起意外,何況在生產力更低下的古代。

    技術報拆分了。

    技術報還是技術報,以前人們投刊還是往這里投,不過非技術的文章,會刊登在中華重工生活報。

    北平技術報,也改名為中華重工技術報。

    名字的更換,背后蘊含了某種意義。

    表明了中華重工,正式登上一個舞臺,也說明了中華重工,已經做好了準備。

    不光是技術報。

    北平大劇院也開始了整改。

    朱高熾離開了北平,但中華重工的發展沒有停滯,反而因為朱高熾的放權,大刀闊斧的自我改進起來。

    北平。

    形勢越發緊張。

    (本章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清涧县| 海阳市| 南汇区| 淳安县| 丹阳市| 栾城县| 塘沽区| 武安市| 柳河县| 海林市| 寿阳县| 兴隆县| 陕西省| 黑水县| 那坡县| 上虞市| 汪清县| 定西市| 明光市| 武功县| 漳州市| 古浪县| 郸城县| 渭南市| 满城县| 赣州市| 年辖:市辖区| 财经| 八宿县| 齐齐哈尔市| 澄江县| 依安县| 修水县| 肥城市| 龙岩市| 兖州市| 华容县| 普兰县| 南溪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