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論是最早的徽商,還是閩地出海的海民,或者無地的流民,他們最初離開土地都是為了求生。 所以人們熱愛土地。 因為土地才能讓他們生存。 第二天早上。 這家的小子去上學的路上,和幾位同學走到了一起,幾人說說笑笑,顯得很開心。 他的父親去了別人的公司上班,因為手藝不錯,每個月有一兩銀子的工錢。 學校讀書免費。 沒有生存的壓力,少年在學校這種半封閉的環境下,新的社會生活模式,短短幾個月就改變了他。 從言語到行為,有了一絲的變化。 隨著他在學校的時間越長,這個變化會更大。 這本來就是最容易變化的群體,因為本來就是一張白紙。 在學校外有賣報紙的,少年郎懷念的看了眼報攤,記起了自己走街串巷賣報紙的時候。 “叮鈴鈴?!? 學校上課鈴聲響起。 學校剛畢業的畢業生,被中華重工全部招收,并且標注為后備人才干部儲蓄。 只這個標簽,吸引了更多的百姓把孩子送入學校。 讀書做官。 多數的老百姓不敢這么想,也沒有這個奢望。 但是讀書能進入中華重工,甚至極大的可能成為管事,那對百姓們充滿了誘惑。 而這個前提,是老百姓有穩定的生活。 幸運的是北平的人均收入穩步提升,而學校免學費,甚至有的免伙食費。 那么許多離開土地進入工廠的家庭,不需要加入土地勞動的孩子們,則成為了多余的。 種種情形的變化,讓北平的百姓們,樂于把孩子送入學堂。 這與種地的老百姓是不同的。 因為種地的老百姓,哪怕是孩子也能算半個勞動力,需要在土地上勞作。 學校的興起,對老師的需求增加。 那些底層的舊文人被聘請,同樣獲得了利益,又削弱了傳統地主階級的話語權。 “教師考級在下個月停止報名,你們需要考級的,抓緊時間報名,過了期限就來不及了?!? 教師辦公室。 有人進來通知。 有位穿著長衫的老者,捏著辦公桌猶豫。 “你去報名了沒有?” “沒有?!崩险吲づつ竽蟮恼f道。 “你還沒有決定好?” 同事納悶的看著固執的老者。 “那考核的內容太粗鄙了,斯文掃地,算哪門子嘛。”老者不爽的說道。 “你可想清楚了,不通過考級,你就只能教低年級,而且級別和相應的福利也沒有。” “富貴不能淫,老夫不在乎?!? 老者挺直腰桿說道。 聽到老者的話,那人忍不住笑了笑。 加入學校擔任先生,工錢給的很高,最低級別也是一兩五錢一個月,比中華重工普工的工資高了五成。 教書先生等級分為四等。 初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特高年級。 對應的教授不同年齡的學生。 在人們的心中,自然是教授越高級的學生越有名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