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就跟科道一樣的道理。 啟蒙先生有誰提過,越是后期的先生越重要。 “我可聽說了,越往后考級越難,而且等級會分的更細,現在不抓緊考級,只怕以后掉隊的厲害,更難追級別。” “你想想啊,以后同樣走出學校大門,別人是特高級先生,你才是初年級先生,自己多沒有面子。” 提到面子,老者忍不住了。 “老夫再想想。” 老者如此說道。 下午放學后,老者回到家中,終于還是忍不住拿起新編制的教材,鄙視的看了兩眼,正準備丟開,最后還是翻開。 禮、樂、射、御、書、數六科。 射和御與軍事相關。 學校的射和御兩科,教授內容有弓箭課、騎術課、正步課、火器課等,戶外為主的課程。 禮是德育課。 樂包含了十二平均律等音樂課程。 書是識字寫作的文科。 數則是理數、技術等方面的理科。 學校追求的不是科舉,也就全方面發展,只要百姓愿意把孩子送入學校,就算是成功了。 而包就業,免學費的口號,許多百姓樂于把孩子送來。 學校課本的內容,收納的主要是先民的書籍知識,以及中華重工當下發展出來的東西,例如蒸汽機上的理論。 總體來說,不算離經叛道,只是把那些粗鄙的知識剔除掉而已,例如割肉救母。 第二日。 老者猶豫了一番,終于鼓足勇氣去投遞申請表,經過高年級的教室,聽到里面的聲音。 老者好奇的看上去。 只見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圖。 第一排是一個圈,圈的下方畫了兩條線,連接兩個圓,第二排的兩個圓,每個圓下又畫兩條線。 內面的線,兩個圈連接到下一層的圓,外面的線則單獨連接一個圓,這樣第三層就是三個圓。 以此類推下去,第九排有了九個圓。 每個圓里,用古簡易數字記載方式一二三亖(四)T(六)標注。 “你們看得這個圖,是先民朱世杰,在南宋滅亡后,以數學家的身份到南方各地周游二十余年。” “全面繼承先民們的數學成果,保住了中華文明的隗寶,是不多的現存完整知識體系。” “既吸收了北方的天元術,又吸收了南方的正負開方術、各種日用算法及通俗歌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之一。” 指了指圖中的一塊。 講臺上的年輕教師嫻熟的說著。 “這里是左袤乃積數,右袤乃隅算,中藏者皆廉,可謂三角結構,以廉乘商方,命實而除之,是各系數在立成釋鎖方法中的作用。” 如果按照后世的說法。 右袤乃隅算,指右邊由上而下的「一一一一一一一」是展開式中最高次項系數; 右隅不是數學名詞,(a+b)^3=a+3ab+3ab+b就是立方那一趟右邊的1就是右隅代表最高次項b^3(a^3)系數為1。 …… “這一課非常重要,你們只有吃透了,下一階段的四元消法里的高階等差級數求和公式及等間距四次內插法公式,我們通常稱為的招差術才能跟上進度。” 教室里四十名學生,發出了哀嘆。 窗戶外, 老者緊緊看了黑板,隨后無奈的搖頭離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