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有人說西方是文明的,至于西方以前屠戮世界各地,是誰強大了都會這么做。 然后又說新世界觀。 說現代文明不同了,強大者不該再屠戮征服土地,西方占領了別人大片的土地,取代了原來土地上的人口,壟斷大量的資源,他們是文明的。 至于任何戰爭背后都有他們的影子,則說是那些落后國家自個不行,沒有西方國家的插手,這些落后國家會更野蠻。 這叫做立場決定思維方向。 有一批人。 他們知道自己國家目前的弊端,深知要改變國家,但是也知道列強不值得信任。 但是列強太強大了,他們在國家劃分了勢力范圍。 內憂外患中。 靠著自身的奮斗精神,一邊與國內和國外勢力抗爭,一邊吸取別人的長處,為新中國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這些人叫做先烈! 不同立場的人,還有一批人成為走狗,國內舊勢力的奴才,國外勢力的洋腿子。 無論是國內的奴才,還是國外的洋腿子,這批人被先烈打倒了。 現在的北平。 剛才的幾位鄉紳,他們的立場就不同,思維方式自然也不同,不是講道理就能講通的。 道理從來不是講出來的,而是人們需求什么,才會有什么樣的道理誕生。 那位加入工業化浪潮的鄉紳,在工業中獲得的利潤,遠遠超過了土地獲得的利潤。 所以他支持工業。 另外一位堅守土地的鄉紳,工業化不但沒有讓他得利,反而損害了他的利益。 因此他痛恨工業。 又或者說,雖然工業增加了利益,但是這個利益沒有達到這位鄉紳的預期。 在回去的道路上。 原按察使司司獄司司獄,現按察使司副僉事股姜言得,笑著向高勉說:“隨著焦炭煉制廠規模增加,化肥的產量也越來越高。” “化肥的價格下降,而且田畝的產量增加了三成,其實鄉紳們總體上利潤比往年要高。” “既然如此,為何鄉紳還不滿呢,肯定是有弊端的。”高勉不以為然的說道。 “因為增加了開支呀,本來可以掙更多的錢,結果因為人工上漲,一來一回抹平了化肥帶來的增利,心中有怨言是常理。” 高勉不信任姜言得。 此人還有布政司的蘇觀,這批人早就投靠了王府,他們為王府說話,高勉沒有意外。 回到衙門后,高勉思考了三日,終于下定決心,寫了一封長長的彈劾。 這半年來,高勉走訪了許多地方。 北平的發展他看得見,但是立場不同,他的眼中,滿是各種弊端,正如那反對工業的鄉紳。 姜言得認為這件事不值一提,高勉卻認為值得重視。 這份“沉重”的彈劾,高勉認真的交給了他的上官墨麟,按察使司副使。 墨麟嚴肅的翻看了后,打量了高勉幾眼。 “你可想好了?” “屬下已經想明白了。” 墨麟嘆了口氣,揮退了高勉。 回去家中的高勉,等著彈劾送交到朝廷,至于會引來多大的動靜,高勉并不在乎。 哪怕會引來王府的憤怒,高勉也沒有在乎。 他已經向應天府的同僚們寫了書信,自己堅守心中大義的舉動,等彈劾抵達應天府,想必很快就會傳開。 墨麟離開了一趟衙門。 不久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