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積比較窄,但是高度是一樣的。
一層是廚房,客廳,餐廳,二層是兩間臥室,加走廊陽臺。
站在陽臺上,可以看到街道,和周圍與對面的房子,還能看到遠處的學校。
這里的北平工農學校的規模,僅次于工人子弟學校,也是促成七妹落戶于此的主要原因。
雖然七妹經歷了不少的磨難,但是她在大劇院的工作,已經讓她的眼界比許多人要開闊。
她知道學校的重要性,也知道學校在中華重工體系內部的前程,所以哪怕孩子還小,她已經做好了孩子未來的計劃。
好好讀書,考上好成績,畢業后加入中華重工。
而北平的田地上。
百姓們的生活認知并沒有發生改變。
甚至許多人家的孩子,仍然當做半個勞動力在使喚,因為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對孩子有加入工作的需求。
在新時代之前。
西方的工人們很窮很困苦,過著勞苦昏暗的日子,連孩子們都要早早的去當童工。
男人當牲畜使,女人當男人使,孩子當大人使,最后只能領取微薄的工薪勉強度日,壽命極其低下。
終于達到工人們承受的極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反抗的浪潮。
為社會文明進步和提高自身環境待遇贏得了勝利。
但北平不同。
朱高熾用的社會生產資源分配調控模式,工人們的工作環境仍然辛苦,但是在待遇和工錢,以及社會福利上,與西方的工業社會截然不同。
培養工人們在工廠的主人翁精神。
例如當初刀具一廠廠長檢討之事。
工廠有規章制度之外,也有工人滿意度考核。
也就是畫了紅線之外,工人的意見對工廠的發展管理方向有重要的影響。
這叫做上下結合。
再好的制度,當脫離了底層,也就是虛設,正如朱高熾每每強調的宗旨。
中華重工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追求社會生產力發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不同的目的,自然有不同的表現。
人心齊。
至少在北平的中華重工,以及中華重工體系,已經是當今世界之獨一份。
這才是中華重工最大的武器,不敗的根基,全面擴張士氣如虹的原因所在。
諸多的人都在往一個方向使力,能把泰山移平,何況途中遇到的些許阻礙。
也讓朱高熾在北平的調度暢通無阻,可以輕易的做出自己想要的變革。
不是沒人反對,而是無力阻止。
猶如浪潮。
一波皆連一波的浪潮,讓再堅固菱角分明的巖石,也會被打磨成浪潮所要的滑潤。
“誒,你家小兒子回來了。”
七妹和趙家寡婦。
兩人都很美。
站在陽臺上猶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七妹指著趙家寡婦的家。
“銳哥兒,你娘在這呢,你也來姨家坐坐。”
七妹大方的說道。
趙家寡婦家的孩子都爭氣。
老大品性好,老二在學校也是好學生,對于趙家老二畢業后的去處,七妹也很好奇。
十五歲的趙銳,聽到聲音抬頭望去,看見了隔壁的賀家小姨和自己的母親。
他也沒多想,直接轉頭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