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會同館,是大明接待外國使團的部門。 日本使者越發的氣憤。 “他們有高大的船只,有精良的武器,在大海上神出鬼沒,只會偷襲,令人防不慎防。” “這倒是。” 會同館的官員認同,“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的確是海盜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日本使者訴說國內的慘狀,引起了會同館官員們的同情。 最后日本使者控訴。 “經過多年來的查訪,我們搞清楚了海盜們背后的支持者,竟然來自于金州。” “金州?” 有些官員茫然的互相望了望,甚至沒有想起來是哪里。 其中一名官員變色。 “咳咳。” 那官員輕輕咳嗽了兩聲,深知官場之道的人們,立刻猜到此事不簡單。 官員們開始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安撫日本的使者。 最后。 眾人離開后,那官員才說道:“燕王。” “怎么牽扯到燕王?” “金州以前歸之于山東,前幾年圣人下旨,由王爺監管,金州衛的擴充還是燕王的奏疏。” “這件事麻煩了,容易引火燒身啊。” 有官員畏懼道。 現在的應天府,燕王的官司還在打,誰不清楚現在燕王的權威,以及燕王在圣人心里的地位。 越是如此。 皇太孫一系勢必要打壓燕王。 他們這些官員可不敢湊上去,小胳膊小腿,容易被傷及無辜。 “那這件事報還是不報?” “唉。” “報吧,那就是幫了皇太孫,得罪了燕王;不報吧,那就是幫了燕王,得罪了皇太孫。” “早知道今日就不該來。”有官員懊悔。 “噗嗤。” 有官員忍不住笑了出來,其余人紛紛看了過去。 “以前啊,我們派人去日本呵斥日本國王,讓他們管好自己國內的倭寇。” “日本可沒消停,多少沿海百姓被倭寇殺害,一直到燕王派人在金州打敗了倭寇,才逐漸消停了下來。”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輪到日本受苦了。” “雖然是好事,可如今朝廷的形勢,有些話還是不要輕易說出口。”老成的官員勸誡了一番。 年輕官員的話傳到別人耳朵里,豈不是是支持燕王,別人一句話就能把他發落了。 紙包不住火。 這次有這么多官員,日本使者又是專門來告狀的,事情很快傳了出去。 在人們的心中。 沒有人同情日本。 前些年。 本國的百姓遭受了倭寇多少欺凌,那些被倭寇害死的百姓,遭受侮辱的百姓,他們的冤屈找誰來訴? 這些官員還沒有忘記呢。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件事讓皇太孫一系不少人激動了起來。 燕王咬死了葉希賢作亂一事,不承認高勉之案,雙方吵來吵去,幾個月時間就過去了。 現在皇太孫一系要求派專臣去北平辦案,要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而皇宮里還沒有松口。 “圣人無疑是不希望燕王出事的,圣人的心情能理解,但是為了社稷,我們必須要在這件事上出手。” 黃子澄堅定的說道。 文華殿。 朱允炆看著先生,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已經長大的朱允炆,心里是不滿幾位叔叔的。 他已經懂了些道理。 前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