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大的口氣。
都察院。
幾名官員談論中,其中一名三十幾歲的官員,說的話傳出去會讓人震撼。
他的臉上也沒有自覺,反而理所當然的樣子。
“景清,此事不得莽撞,需要從長計議。”
“對待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那名叫做景清的官員,毫不客氣的頂了回去。
“高勉,葉希賢兩人,已經說明了北平無法講道理,既然如此,還要跟燕王講道理,必然吃虧的是講道理的一方。”
“不要這么激動嘛。”
“你們是怕事。”
景清一點也不顧及同僚的臉面。
他就是這樣的人。
自幼父母雙亡,寄居在陜西鄉下外祖母家中,靠著自身的努力,過五關斬六將,一路殺到朝堂高中榜眼。
他的前半生已然說明了他非常人。
他的后半生更不是常人敢做的。
他敢在朱棣篡位后,做出趁早朝之機,刺殺朱棣的舉動,雖然行刺失敗,但可見其膽量和堅韌。
一般人放不下生命,更不提放棄榮華富貴。
但是他為了心中的志,可以放下一切,并且甘愿做出犧牲。
現在的都察院。
對于葉希賢之死,景清是最放不下的人。
他本是連朱元璋都敢得罪的御史。
在都察院里,葉希賢和他關系不錯,兩人都是有志向的人,約定要查世間一切不公之事。
陜西私茶案背后關系深重,官場上初出茅廬的景清就敢鐵面無私,查到秦王府府上也照查不誤。
在四川查走私案,毫不顧忌官場之情,最終除去了當地大貪官金華知府。
人們常常笑他是個愣頭青。
但是景清不在乎。
葉希賢的死,景清心中耿耿于懷,屬于要堅定徹查燕王府的那一批人。
“燕王深得圣人喜愛,豈能是三言兩語就能影響到的。”
“哼。”
景清并不是人們想象的蠢人。
相反。
他能在官場上保持自己的信念,一直走到今日,那他比多數人都要聰明。
日本使者的告狀,景清看到了可以利用的機會。
借惡除惡。
景清找到黃子澄,約到齊泰等人。
“根據日本使者之言,金州竟然施行奴隸貿易,有傷天和,這件事可以用來入手。”
“難道用此事上疏?”
黃子澄問道。
景清搖了搖頭。
“光靠著此事不容易促成,我們先要讓輿論起來,促使應天府達成共識。”
“如此這般,圣人才不好違背民意。”
“只怕適得其反,圣人可不是能被人逼迫的。”
齊泰拒絕。
“在燕王一事上,我觀圣人心中并沒有主意,只不過因為燕王的功勞,圣人不愿意懲治。”
“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圣人心中的平衡。”
景清詳細的說著他的計劃。
“高勉之案疑點重重,而葉希賢之死更是可見陰謀,如今又有金州之事,北平已到不得不查的地步。”
“哪怕是圣人也是知道的,我們現在要起的輿論,并不是逼迫圣人,也沒有人可以逼迫圣人,而是要讓圣人明白,事情不能再拖下去。”
日本使者的告狀,為皇太孫一系提供了“彈藥”。
這是巧合,也是必然。
北平的話語權在工廠。
那么應天府的話語權在鄉紳的口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