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許多的設計圖紙,就連朱高熾也提供過幾張簡單圖紙,只有個外形的模樣。
在朱高熾的圖紙中。
蒸汽機是安裝在船艙里的,帶動海面下的螺旋槳,然后船身兩面有數排的炮窗。
金州船政司的幾名技術管事,面色為難的找到朱高熾。
“小王爺提供的圖紙,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有太多的問題,需要逐一解決,恐怕非短時間內可以成型。”
“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朱高熾好奇的問道。
“動力不足。”
朱高熾沒有再說什么。
蒸汽機發展至今,技術上還需要儲備,才能有更高馬力的效率。
其實瓦特蒸汽機雖然解決了紐克門蒸汽機許多缺點,但自身還有很大的局限性。
最開始的蒸汽機,每匹馬力需要消耗二十七八斤的煤炭,所以只能當做礦場抽水使用。
也只有礦區才用得起,因為煤炭對他們成本低。
然后到了瓦特蒸汽機,每匹馬力需要消耗十斤上下。
現階段。
其實北平使用的蒸汽機,主要還是工廠和大基建工程,民間和小作坊是用不起的。
而且瓦特蒸汽機的效率有限,也就是馬匹上限不高。
船只不同。
需要緊密龐大的部件,在這個過程中耗費能源不少,加上需要的馬力,至少要千匹以上,才能讓螺旋槳發揮出性價比。
這也是明輪蒸汽機船和螺旋槳蒸汽船的區別。
朱高熾了解蒸汽機原理,但是具體的過程不得而知,需要工匠們的努力。
現在他知道,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是更先進的蒸汽機,例如渦輪蒸汽機。
但是渦輪蒸汽機和瓦特蒸汽機的區別,朱高熾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外觀的變化。
所以他也無從指點。
這也是朱高熾盡量避免影響工匠研究的原因之一。
一是對中國工匠有信心,二是對中國模式有信心,最重要的是,雖然眼前幾人沒有說,但是朱高熾已經猜到他們心中隱藏的怨言。
如果不是自己提供的“先進”圖紙,導致他們必須優先投入研究,耗費了大量資源來研發,實際上的蒸汽機輪船早已經投產。
經濟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研究和實際運用也需要一個積累技術的過程。
朱高熾沒有多言,直接問道:“你們覺得最成熟的圖紙是哪樣的?”
幾名技術人員拿出了公文袋里的圖紙,他們本就是來提意見的,要讓小王爺改變主意,允許他們的設計。
他們的設計圖,大船的兩邊各有巨大的輪子。
“這是宋朝船只的技術,名字叫做車輪船,車輪船是宋朝在唐朝車輪船的技術上發展而成的。”
圖紙被平鋪到臺面上。
技術人員在中華重工體系地位是最高的,幾年下來,加上小王爺的重視,他們比較隨意。
朱高熾湊上去,其余人指著圖紙詳細介紹。
“在車輪上裝有葉子,以往是靠著人力踩踏,使用傳統裝置,讓車輪的葉子轉動起來,形成船只的動力。”
“最大的車輪船最多有二十四個輪子,這是因為人力限制的,現在有了更好的蒸汽機,所以我們只保留兩邊各三個輪子,也就是六個輪子。”
“船的中間是煙囪,前后是巨帆,風力和蒸汽動力結合使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