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葡萄牙人最喜歡用福船來進行海上貿易。 在福建由鄭芝龍和地方官府合力建造的船只,綜合水平超過西方,成為當時最先進的船只之一,但在西班牙突襲中,還未離港就毀滅在了戰火中,沒多久明朝消亡,也就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 眾多的船塢全力生產,旅順口的碼頭外,二十余艘大型福船已經裝載完畢。 這些載重高達兩千萬斤的木材,石灰石,大理石等各色原料,將會是洪武二十九年,金州向北平最大,也是最后一次的運輸。 …… 天津水泥廠。 “繼續加重。” 一名技術人員說道。 聽到技術人員的話,幾名工人增加框架結構上的石墩。 搭建的長方形鋼筋框架穩固的釘在水泥地面上,托盤的上方有數塊的方形石墩。 托盤最下面是指甲蓋大的鋼釬,隨著重量的增加,壓著地面的水泥板終于出現了裂痕。 技術人員連忙記錄了下來。 “養護二十八天的水泥,用壓力測量器檢測,一千斤的壓力下,受重平方為三平方分。” 隨著市場對水泥的需求,水泥生產廠需要更多的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 而隨著水泥不同的用途,修建底層樓房,高層樓房,橋梁等,也需要受壓力不等的水泥強度。 “終于突破了。”聽到技術人員的話,工人們松了口氣,臉上露出了高興。 技術人員也很高興。 最早兩百號的水泥早就淘汰了,更多生產六百號的水泥,投入兩三層樓房的使用。 但是工程部和鐵道工程部,隨著工程的發展,需要更強號的水泥,因此水泥生產廠也開始試驗更強號的水泥。 前年才突破了八百號的水泥技術,結果沒多久又要求更高強度的水泥。 最大的甲方有要求,水泥廠只能全力以赴的研究,終于誕生了千號強度的水泥。 在測量的技術人員看來,千號水泥只有特殊的工程才需要使用,六百號的水泥,足夠滿足大部分的工程。 不過甲方要求,連廠長都無法決絕,何況他一個小小的測量技術人員呢。 天津水泥廠坐落于北塘口。 天津的碼頭,主要有大沽口和北塘口兩地,以及附屬的幾個碼頭。 北塘口一帶,還是水泥建材材料的生產基地。 這里的大煙囪是粗大形。 窯身從爐柵向上到加料門底部的距離有五米,全高十三米,窯的內徑是十寸。 爐柵用的粗細不同的兩種熟鐵材料制造的鐵條組成,粗的固定在窯墻上,細的可以在卸料時抽下來。 是宋朝時燒制石灰延伸出來的技術,采用到制作水泥的工序中,為水泥廠技術人員提供了思路。 用石灰石、砂巖、鐵粉、粉煤灰等粉磨、煅燒后,又加入礦渣、粉煤灰混合,緩凝作用形成石膏后,再粉磨出來后的產品,也就是水泥。 這些粉末裝入麻袋,運去工地,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最后成為工地使用的水泥。 麻袋是反復使用物資,需要收回使用。 塞北開發區,又將成為水泥使用的市場新大戶。 那里要修建十二座小型兵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