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喏。” 眾人應道。 保守派朱棣離開了北平,剩下的朱高熾是個激進派,徹底露出了“爪牙”。 中華重工的人,甚至去了應天府。 看望燕王的人由長史府安排,而他們的任務是吸收應天府的精華工匠們。 “一個月至少十二兩銀子的工錢,如果是船匠大師傅,別說十二兩,只要通過了等級考核,成為五級以上的技術人員,這輩子都不用愁了。” 清江督造船廠。 共有八十個分廠,廠區沿運河綿延伸展,總長達二十三公里,是世界上最宏大的造船產業鏈。 大明的工匠制度。 每年需要向官府服役一個月,其余的時間是自由的,如果工匠不愿意服官府的徭役,可以繳納錢銀代替,由官府花錢請人做工。 這里在半個世紀,至少制造了三萬艘船下水,平均每年高達六百艘以內河為主的船只。 “只要成為技術人員,犯了法都不用坐牢。”有些人夸張的說道。 待遇永遠是最吸引人的。 金州的人口絕大多數是內地移民過去的。 例如最開始流放金州萬余的藍玉大案牽連的囚徒,他們不少就是應天府的人。 加上后來各省軍戶遷移金州,金州和內地有很大的關聯性。 無數的書信,通過他們的手流回內地,讓金州遍地金山的言論廣為流傳。 對于學徒們,金州也沒有放過,雖然沒有給出離譜的工錢,但是承諾發婆娘。 只要在金州做滿五年,如果沒有娶上媳婦的,由金州負責分媳婦,保證是大姑娘。 如此的誘惑非人哉。 沒人拒絕的了。 于是船廠出現了很多的逃戶。 越來越多的匠戶逃離,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注意。 應天府。 文華殿。 “顏鈍這個人要盡快調走,此人留在北平放任燕王府,實在是可惡之至。” 黃子澄堅持道:“如果不是此人的原因,葉希賢不一定會失敗。” “葉希賢之事,是燕王府的出手,關顏鈍什么事情。” 有官員反對。 朱允炆聽著下面官員的爭吵,感到無計可施。 對于顏鈍此人,他沒有印象。 去留無所謂,反倒因為此人的原因,導致自己信任的大臣們有了爭議,朱允炆下意識對此人的印象不好起來。 “顏鈍在北平不能維護綱常法紀,讓王府無視朝廷威嚴,以至于到了今日,如何不該追究此人?” 黃子澄不滿道。 “不能這么說,此人的治理之功無可否認,在北平的幾年間,開墾出了數百萬畝的新田,如此巨大功績,連圣人都夸贊不已。” 開墾新田永遠是最直白的功績。 明朝開墾田畝的官員有很多,最大規模的是上海一帶,湖廣一帶,在史書中留下詳細的介紹。 “那就獎勵他,升他的職。”黃子澄一針見血,保顏鈍的官員無話可說。 升職可是好事,他繼續阻撓的話反而是不近人情。 見沒有人反對,黃子澄的建議獲得通過,安排御史上奏顏鈍之功,然后吏部官員做出調任的安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