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漕河的大終點地區,是北平對外進出商貿的中心。
“去年的一年,從南方貿易買入麻棉布匹一百七十二萬匹,絲綢類合計十六萬匹。”
“扇,筆,墨,屏風,玉,牛角等,合計七萬擔。”
……
“賣出玻璃兩萬擔,各色農具六萬筐,蒸汽機一千二百余臺,焦炭十二萬斤……”
“加上對朝對日貿易”
“貿易進額預估三百二十一萬元。”
“貿易出額預估五百一十萬元。”
這份報表,朱高熾并不太滿意。
萬歷年間,總貿易兩高達七億兩,平均每年一千四百萬兩,這個時候的西班牙大帆船貿易還未興起。
海貿的總量只占極少的比例。
不過也不能說不合格。
畢竟是北平一地而已,貿易量雖然遠不如一千四百萬兩銀子,但那是全國。
“商稅并不是我最看重的,看重的是商業貿易帶來的底蘊,是支持糧票信譽體系的重要根基之一。”
“對于加大貿易,是需要引導的,物資流通效率越高,能極大的提升人均財富,這個過程對于經濟建設非常的重要。”
每一筆交易都是對糧票體系的支持,糧票的堅挺。
交易媒介是基礎功能。
為什么不直接以物易物呢,因為這是低級的生產方式,性價比最低的一種。
只有誕生貨幣交易才是更高級的模式。
而隨著紙幣的建立,商品的重要性則凸顯了出來。
大基建工程下,糧票是要撒出海量的資金的。
這個資金如果流向百姓手中,帶來的就是災難,只有流入了市場,流入了商貿交易,才能避免這個災難。
缺少了資金不利經濟發展,只有雄厚的資金,才能最大效率的提高生產和產業升級。
但是大量的資金,又要控制不能全部流入民間,否則就容易造成泡沫,最終導致經濟危機。
美國的鐵路建設,是利用未來的利益,吸收了商人們手里大量的投資。
集結了海量的資金,最終帶來了美國短短時間修建四十幾萬公里鐵道的成果。
朱高熾則直接印發。
通過中華重工體系來循環消耗,外部則需要通過商貿來支撐,保證糧票體系的價值穩固。
“去年發行了十九萬萬元的糧票,導致今年糧票發行受阻,市場已有容納不下的跡象。”
在控制大寧的時候,朱高熾緊急開了一場內部經濟會議。
“十九萬萬元,雖然不只是用在北平,但簡單的算法,北平三百萬人口,平均每人六十三元。”
“這錢當然不是發給老百姓的,發給了他們,整個中華重工體系經濟就崩潰了。”
“但是在保持優勢的同時,如何充分消化資金,你們糧票銀行的管理體系和思想是沒有跟上的。”
GDP是什么?
國內生產總值。
市場經濟是根據市場需求環境來創造。
但是分配資源模式不同啊。
這是兩者本質的區別。
朱高熾等不了糧票銀行自然成長,他需要出手,今年的擴軍計劃是關鍵。
六萬新軍,十四萬后備軍。
二十萬新式軍隊的裝備,一年時間裝備起來,那是天文數字。
“成立糧站,北平夏收秋收,將會由糧站直接收購,杜絕民間糧商。”朱高熾冷冷的說道。
他的這句話,將會讓一個行業遭受到滅亡。
“統購統銷。”
“必須以糧票才能買到糧食,每年的糧食收購價,以及市面銷售價,由糧票銀行根據上一年度的社會經濟水平制定。”
人吃的糧食是有限的,而工業生產是無限的。
糧食控制在國家手中。
保障每個人都能吃得上飯,那么就可以無限化擴大生產,這就是最大的威力。
工人領的是工資,而不是糧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