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高速轉動的石盤機,把一枚枚的木柄打磨成型。 手榴彈需要的木柄,在木柄廠的倉庫堆積如山,通過軍工廠區的內部鐵道,送往組裝工廠。 在組裝工廠,工人們把各個部件塞入空心的木柄,拉活繩,拉火管,拉環等。 鐵質頭部填充了火藥,里面覆蓋了一層蠟紙。 隨著用紙的需求直線上升,中華重工不可計數的資料文件,讓北平的造紙廠建立一座又一座。 蠟紙的產量算不上什么。 玻璃被定為民生物資,價格便宜,暢銷全大明,產量更是極大,玻璃粉的提供沒有什么限制。 這些保密的材料裝入手榴彈里,許多工序不可言明。 機器代替人力。 軍工廠每個月九千桿的產量,提升到了一萬二千桿出頭,一部分裝備太原新軍,一部分裝備遼東新軍。 全社會資源投入的情況下,只用了兩個月的產量,就裝備了八成新軍。 最先按耐不住的是陜西行都司。 陜西行都司雖然不像遼東一樣,山海關一閉關,天津和金州一禁海,立馬就失去了內地供應。 但是失去了太原的調度,陜西行都司無法自給自足,在糧食和物資上是有缺口的。 哪怕夏收也彌補不了,長期的對抗,對于陜西行都司非常的不利。 應天府。 齊泰終于出了主意。 皇太孫和黃子澄兩人的努力方向,之前在外而忽略圣人,現在又在內只看到圣人卻沒有顧慮外界,讓齊泰無法直視。 齊泰已經看到了危機。 “不能讓北平順利擴軍,就算擴軍,軍備也是跟不上的,現在他們擴軍越多,反而戰斗力下滑,趁著這個機會,應該讓地方動一動。” 黃子澄好奇的看向齊泰。 以前他們調動地方,齊泰是反對的,現在他們催逼圣人,結果齊泰又要調動地方。 這家伙始終和自己持相反意見啊,也就是看在他的威望不如自己的份上。 “圣人的心思誰也不知道,圣人如今一心發展海防和水師,如此下去恐怕任由北平做大。” 齊泰努力的說服眾人,心中隱隱的猜測卻至始至終不曾說出口。 “圣人的想法才是對的。” 黃子澄反駁道:“京城是天下中樞,不容有失,山西就是因為太原陷,導致各地混亂,無法對抗北平亂軍。” 齊泰瞪著黃子澄。 黃子澄毫不讓步針鋒相對。 兩人再一次的紛爭,朱允炆還是信任黃子澄,采納了黃子澄的建議,等著他最親愛的皇爺爺做主。 齊泰長嘆一聲,再也不發一言。 應天府的民力和積蓄,這兩個月用在了修建海防和組建水師上面。 各地只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各地做好防備。 山東的衛所,河南的衛所都呆在當地未動。 “沒有援兵,如何打?” 被朱元璋派來的馬宣、毛遂等將領,拒絕了北邊山西行都司的聯絡,共同出兵太原的請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