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全大明最繁華的是運河流域。
在運河上,光漕船就有一萬多艘,其余的民船,商船,貨船更是不可海量。
靠運河為生的人,以及運河兩岸,還有沿河的縣城,養活了不知多少人。
在江西進入應天府的河段,兩旁有許多的食鋪,茶鋪。
這里的東西又便宜量又大,吸引了很多苦力在這里吃飯,一行三十余人浩浩蕩蕩走了進來。
多數人穿著滿是補丁的衣裳,領頭的是個中年人,穿的不算奢華,但也不算舊,像個體面人。
“吃飯!”
領頭的人大聲的說道,并且一連點了好些飯菜,伙食比在場苦力們吃的要好不少。
食鋪的老板連忙上前招呼,“客官要等一等,桌子不夠,先安排兩桌,其余的等別的客人吃完就有了桌子。”
領頭的手一揮:“沒必要這么麻煩,把菜全部上到桌子上,我們站著吃,吃完了還要趕路呢。”
“好叻。”
老板高興的笑道,今天又是好生意的一天。
不只是這處的食鋪,一伙一伙的人從江西出來,領頭的各個大方的很。
“嘖嘖。”
“北平來的人就是大方啊。”
“我要不是一家老小離不開,我也跟著去啊。”
周圍的人感嘆道。
“江西是寶地啊,氣候雖好,但是多山多丘陵,江西有九百多萬人口,多么的擁擠,跟著我們去北平進入工廠工作,要不了幾年房子有了,婆娘也有了,家不也就有了。”
領頭的人大聲的說道。
什么時候也不忘記宣傳,他們都是各個商行負責來南方招人的管事們。
那些人口多,田地少的地區,都是他們主要的目標。
吃完了飯,坐上了民船,一路千里去往北平,因為這個現象很紅火,導致運河上的人們笑稱為打工人。
“打工好,打工妙。”
“穿新衣,看大戲。”
“買樓房,娶婆娘。”
“金不換,銀不換。”
“神仙來了也不換。”
“哈哈哈。”
運河上的段子層出不窮,逗樂不少的來來往往的行人們,經過這些世面人兒,又帶去了全天下。
“東里兄,我觀這北平無所不用其極,竟然編了這些段子來哄騙百姓,實在是可惡至極。”
隔壁的桌子上,一名地方鄉紳恨恨道,他的對面坐著位三十出頭的讀書人。
讀書人微笑不語,看上去很穩重。
“難道東里兄不認可?”鄉紳不爽的說道。
眼前的讀書人,原本是江西人士,自小困苦,但是勤奮好學,長大后頗有名聲,靠著教學的收入,游學四方。
鄉紳知道此人的名氣,本打算請他到家教授家中子弟讀書。
類似這樣的讀書人很多。
貧困不可怕。
只要勤奮好學,有真材實料就能出頭。
上升渠道很通暢。
先民的社會。
至少在沒有人口大爆炸的時候,唐朝科舉興起,靠著中華文明的豐盛,紙張的普及,底層向上的通道就打通了。
“謊言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讀書人仿佛沒有看到鄉紳的不高興。
“這些年來,如此言論不但沒有消停,反而越來越廣,能帶通這許多的人自發前往,可見以前去北平的人,往家里的書信都有證明。”
“豈能是真的?”鄉紳對眼前讀書人的印象大改,認為眼前的人只是虛有其名,讀書讀傻了。
鄉紳嘲笑道:“幾年就能買什么樓房,還能娶上婆娘,就算有這樣的伙計,又如何滿足這許多人。”
“是啊。”讀書人困惑道。
讀書人很通透。
知道對方打消了主意,他自己也沒有興趣,趁著掃興的話沒有說出來,他先告辭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