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學校已經放假。
不過在體育場里,有近百名二年級的學生們,正在緊張的排練。
有站著的學生,也有坐著的學生。
坐著的學生們的面前,一張大鼓,一張小鼓,還有兩個懸掛的銅鑼,手里拿著兩根小棒槌。
站著的學生們拿著大號,小號,豎排竹琴等樂器。
十幾名樂課老師指揮著。
“后天就是中秋盛典,你們報名參加,經過了三個月的排練,流了多少的汗水,就是為了后天的盛典,不為了別人,只為了不辜負自己,諸君堅持到底啊?!?
說話的樂課老師,來自于北平劇院的樂師,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能成為先生。
他的心中,眼前的孩子們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孩子們都喜歡上他的課。
因為他們最能感受到尊重。
中學二年上半年的課程非常的緊張,壓抑的學生們喘不過氣來,下半年的課程突然大幅消減了。
他們從繁重的學業中解放了出來。
短短的三個月,他們參與了一次戶外工廠參觀活動,辦了一次學校秋季運動會。
甚至學校的告示欄上,鼓勵學生們成立自己的社或者行。
古代就有社與行的民間組織。
例如鐵匠們的鐵家行。
這些鐵匠們會定期參加這種類似后世的行業交流大會,才能有古代技術的強盛。
光靠父傳子,是不可能有古代技術的輝煌成就的。
明代的五煉鐵,九煉鐵這些煉鋼法,同樣是福建的鐵家行,鐵匠們交流最終發明出來的技術。
例如宋末元初的數學家。
他就去南方和許多數學家交流過數學內容,最后寫出了大名鼎鼎的數學書籍,這些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明代的李時珍也是如此。
包括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也是組織了無數的行業交流大會,許多有治水經驗的人參加進行交流,通過實地勘察等等,才有了這項偉大的工程。
周王。
他就是當代植物學草藥學交流大會的組織人之一。
大明許多相關的植物學家和草藥學家,在周王的組織和資金下,經常進行行業學術交流,才有了未來一本又一本的醫學寶典。
只是這些歷史上的記載沒有出現在教科書上,反而后世現代西方的學者們,把這些東西大書特書。
例如十七世紀的瑞典醫術交流大會等等,冠上他們現代化的詞語,就顯得很文明了。
看得許多人當成了至寶,證明東方古代落后西方古代的證據。
其實這也是后世東西方對古文化的兩種態度。
一個追捧,一個批判。
造成的不同的印象。
一直到開始倡導復興偉大中華文明,才逐漸有了一些對古代文明稱贊的文章。
總之。
學校鼓勵學生們自發成立社和行的舉動,并沒有讓學生們感到陌生。
小學的蹴鞠活動和竹球活動,在課程漸少的環境下,中學生們自發的興起。
對社會活動的主動參與性,北平現在的學校,遠比后世的氣氛要高很多。
畢竟北平沒有要追趕的緊張風氣,因為大明就是世界第一,身后更沒有競爭對手。
學生們在學校吃完了中飯,午休后又排練了一個時辰,然后才從學校離開。
學校修建了宿舍,開始施行封閉式學校管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