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軍隊未抵達京城,但是朱高熾的書信早已經送到了朱棣的手中。 “這小子真氣人。” “的確氣人。” 朱棣剛說完,回來就是黑著臉的朱元璋,跟著一起罵道。 他從工地上,已經知道鐵道工程部放棄了在應天府修建長江大橋的建設計劃。 他這些時日聊得來的“好朋友”們,紛紛向他告別了一番,各自收拾行李去了湖廣行省。 根據這些好朋友的說法,他們這些技術骨干人員,要去支援湖廣。 既然在應天府沒有“超級工程”,他們留在這里也就失去了作用,反倒是湖廣那邊才可以發揮他們的才能。 “都是寶貝啊,就這么調走了。”朱元璋很不舍。 “父皇出門次數太多了。” 朱棣忍不住提醒。 “你兒子造我反,你又繼承了我留給你的家業,你們父子翅膀硬了,現在嫌棄咱這老頭子了是不。” 朱元璋大罵。 本來心里就有火,一下子被朱棣勾了出來。 朱棣被罵懵了,這是什么話。 “兒子如何敢有此心思,天地不容也。”朱棣連忙起身寬慰。 “反正你們父子齊心,咱老頭子是外人。” “禁軍派去了北平,你們北平的新軍要來京城,以后哪里還有咱的容身之地。” “咱也不強求,你們父子到時候給咱一塊養老的田地,咱也不礙你們父子的眼。” 朱元璋越罵越過癮,心里越來越痛快。 以前舍不得罵長子。 想不到罵兒子原來是這么爽。 殿內的太監們猶如木頭人一樣的,實在忍不住了就低下頭,嘴角控制不住的弧起。 “父皇,兒子如何是這樣的畜牲。”朱棣跑到朱元璋身邊跪下。 “都是熾兒的不好,說好在應天府修建鐵道大橋的,說改了主意就改了主意。” “咱把他叫來京城,您老人家用鞭子抽他,好好出出氣。” 朱棣哄著朱元璋。 兩父子朝夕相處年余,朱棣本就崇拜朱元璋,更不是禽獸不如的人,哪里不知道朱元璋為何生氣。 說起來也怪。 如今在政事上,父皇越來越放手,甚至已經不再檢查自己批復的奏疏。 看來父皇是對自己的才能滿意起來,不再擔憂自己治理國家的才能。 但是朱棣也很擔憂父皇。 父皇的脾氣越來越古怪了,有時候跟小孩一樣的不講道理。 “禁軍去整編為新軍,是父皇同意的,如果父皇改了主意,兒子這就通知北平取消這項軍令。” 朱棣誠懇的說道。 朱元璋聽后反而恢復安靜,平靜道:“軍國大事,如何能說改就改,且禁軍改變為新軍,本是咱要求的。” “父皇最近看起來有些悶悶不樂,兒子也不知道如何寬解,兒子真愚鈍。” 朱棣一臉的關心。 “今日有件喜訊告訴父皇,今年的夏稅已經統籌了出來,雖然秋稅要在明年二月才有實數,但是兒子估摸,今年的稅收已然可以高達三千余萬石。” 三千余萬石糧食的稅收,朱棣很高興。 “咱早就下旨,每年不許超過兩千七百余萬石的稅收,如何收到了三千余萬石?” 朱元璋不但沒有高興,反而更生氣了。 和后世的觀念不一樣,朱元璋有點小農思想。 現在的大明,繼承唐朝開始的兩稅制度,每年從地方上收上來的夏秋兩稅,在前些年達到兩千七百萬石的時候,整個大明的官府和軍隊已經用不完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