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有許多的組織交流。 突然間知道了亦力把里的事情,他們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人們談論著亦力把里的事情,發(fā)表著自己的看法。 軍隊想打。 軍工企業(yè)想打。 商人們更想打。 而地方的軍戶和民戶們,他們的言論中同樣是報復。 唯獨棉花商人們不想打。 馬蓬瀛對北平的印象再一次被震撼了。 這位婦人已經(jīng)不年輕。 年幼時。 她是經(jīng)歷過兵荒馬亂的,百姓們最不喜歡戰(zhàn)爭,可北平的百姓們竟然要發(fā)動戰(zhàn)爭。 “叮鈴鈴。” 公車到站。 婦人,孩子,男人們從車廂下來,北平大劇院隨著年關將近,每場戲都爆滿。 馬蓬瀛隨著人流前行。 在這里。 到處是穿著花枝招展的婦人們,婦人們畫上精美的妝容,穿著漂亮的裙子,披著好看的披風。 男人們喜歡穿工整的工字裝,因為天氣寒冷,他們沒有穿棉衣,而是套上了同樣工字型的大衣。 從穿著上就能分出他們的職業(yè)。 那些穿著厚棉衣的,一般都是軍戶,而穿著工字大衣的,則主要是工人們。 北平大劇院的舞臺上,劇場工作人員們上演的是保家衛(wèi)國的戲曲。 哪怕是馬蓬瀛,連她都已聞到了硝煙的味道。 “北平不懼戰(zhàn)爭!” 第二日。 社會報上六個大字。 “揪出殺人的兇手!” “踏平所有敵人!” 學校的學社,孩子們自發(fā)的走上了街頭。 萬事萬物都有利弊。 學校對于學生們自行組織的各社,采取了鼓勵的態(tài)度,那么這些學生們就敢走上街頭。 幾百名穿著學生裝的中學生們,在寒冷的北平街道游行。 道路兩旁的人們不但沒有退開,反而紛紛為學生們拍手叫好起來。 這就是北平的社會。 在減少批判,增加贊揚的倡導中,人們會為一件小事都能喝彩,何況這幫孩子們呢,他們獲得了更多的贊揚。 在贊揚聲中。 少年們昂首挺胸,意氣奮發(fā)。 一夜之間。 朱高熾發(fā)現(xiàn)許多事情,突然不需要他的引導,已經(jīng)有了自我發(fā)展的勢頭。 這同樣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而對于沙迷查干和脫脫,兩個互相敵視的年輕人選擇了和解,一起向朱高熾極力的辯解。 “如果北平要動兵,我們愿意派兵加入。” 沙迷查干這段時間終于想出了完美的主意。 那就是加入北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