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工具的限制,這個世界上有名的天文學,都是以地心說為主,包括中國也是如此。 連渾天說,世人都難以接受,何況馬蓬瀛提出的日心說。 這太超過普通人的三觀了。 馬蓬瀛按照大會組織社書信上指出的最優路線,先乘坐漕船抵達山東,山東有了鐵道,開始乘坐火車。 幾日的時間就抵達了北平。 這趟遠行令她大開眼界。 各新城區,道路,鐵道不提。 根據書信的地址,她最先找到大會組織社所在地,會社的工作人員得知她是馬蓬瀛,連忙慎重的招待了她。 并且為了照顧她在北平的生活起居,專門安排了一名女性工作人員,帶領她熟悉北平的生活。 北平大量的女性加入了工作。 北平的社會風氣,更讓馬蓬瀛愛不釋手,她已經不想離開北平了。 她在猶豫,要不要勸夫君搬來北平。 大會召開的前夕。 一場又一場的學者交流會,馬蓬瀛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與這些人的交流,讓馬蓬瀛的思想發生激烈的碰撞。 無數的思想火花誕生。 “馬先生,您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和眼界,已經是頂尖的人才,我建議您接受技術司的邀請,去參加評定流程,獲得北平的人才補貼金。” 一名學者認真的提議道。 “獲得了人才補貼金,您還可以去糧票銀行申請購屋貸款,北平在這方面,對于獲得人才補貼金的人,會有單獨的高額補助。” 學者穿著整潔的工字裝。 他的眼里并沒有把馬蓬瀛當做婦人,而是當做一名可以平等交流的偉大學者。 學者很溫和,笑容也柔和。 “金錢對于我們這些人又算的了什么,但是有了保障的生活,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愛好不是么。” 學者的話,讓馬蓬瀛忍不住咬起唇。 越了解北平,她就越舍不得北平。 “報紙上常說規模化才能提高工廠效率,其實知識也是如此,只有更多的學者形成交流,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我回去后和我家夫君溝通一番,如果我家夫君能同意,我就來北平。” 馬蓬瀛說道。 “既然如此,可以先參加技術司的評測。” “還是等我和我家夫君商討后吧。” “我能理解您的顧慮。”學者解釋道:“通過了技術司的評測,并不是一定要留在北平,無論日后您來不來北平,都不會有影響的。” “而且獲得北平學者稱號后,還有一定的政治待遇,好處有許多。” “謝謝。”馬蓬瀛松了口氣。 “不客氣。” 大會組織社不但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場地,還提供了優越的居住環境和就餐環境。 同時送給了大劇院,歌劇院的門票。 只有一個宗旨。 服務好學者們。 馬蓬瀛在空閑的時候,按照手里門票的日期,準備去看看北平大劇院的戲曲。 她這段時間結交的一些朋友們,都說北平大劇院值得去看看。 等離開了學術圈的氛圍,她才發現北平的市井有些莫名的風氣。 每個人的臉上,好像都有憤怒。 亦力把里的事情,在北平通過馬行的盤子,鬧得人人皆知,可謂是群情憤慨。 社會報這才主動透漏了亦力把里,鐵道工程隊被襲擊的消息。 北平的百姓們受不了。 現在是北平百姓們自信心最強盛的時候。 自家的王爺要成為儲君。 自家的經濟模式正在推廣北方。 許多百姓成為了工人,從工人成為熟練工人,一批又一批的支援各地,成為大小的管事。 新軍立軍以來,所面對的戰爭從來是勢如破竹,無一合之敵。 他們踴躍的參加各項社會活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