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眾人都忍不住的圍了過來,想要看個究竟。 但是他們失望了。 公文里只簡短的透漏了句小王爺的話,更詳細的文字并沒有,只要求各地落實北平布政司發出的條文。 “皇太孫要被廢了嗎。” “儲君無錯,豈能說廢就廢。” 眾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不少人沾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允炆被封為皇太孫的光,那么皇太孫被廢,在這場洗牌過程中,還有幾人能保住前程呢。 “恐怕朝廷要亂了。” 王允忍不住搖頭,一臉的擔憂。 “歷來換太子,少不了血光之災,而我朝只怕更甚。” 漢朝的儲君,最大的干系是外戚,主要動的是外戚。 唐朝的儲君,最大的干系是軍隊。 宋朝開始,世家消亡,武官失去權利,文臣興起。 乃至當今明朝。 和未來又不一樣,靠著東宮出閣制度,儲君和文臣綁定的極深。 現下的洪武朝。 皇太孫雖然不如當初的太子一系,但也是遍及勛貴,武將,官員,讀書人的。 外有勛貴將領,內有東宮文官,在士林中名聲更是高漲。 明朝的儲君,綁定的是整個階層,而不是某個勢力。 “有圣人在,圣人的心意誰能扭轉,只要圣人有易儲之心,就沒人能反對得了。” 聽到消息后的右布政使陳嘉突然出現。 眾人連忙向陳嘉拱手。 陳嘉走向王允,兩人眼神相遇,其余人見狀紛紛告辭。 “你怎么看?” “一則看圣人心意,二則看朝廷動靜。”王允嘆了口氣,“總之不動兵是最好的結果。” “不動兵?” 陳嘉愣了愣,隨后恥笑了起來。 “你呢?” 王允反問。 陳嘉沒有表明態度,低著頭沉思。 …… 山西太原鐵道站。 隨著軍制的改革,火器的日異月新,軍隊的駐扎離開了城池,而是以鐵道為根基。 控制了鐵道,就是控制了一切。 在鐵道站外的二十里處的兵站,也就是修建的兵營。 十個人一間宿舍。 三間宿舍一個隊,其中一間宿舍住十一個人,隊長也住在宿舍。 三名什長與隊長開會。 年輕的趙宏臉色不好看,“今天是最后的歸隊時間,如果不能準時歸營,我受到責罰不提,你們自己看著辦。” 上面的安排和計劃,趙宏并不知道。 但是年關的軍隊輪休,是經歷司提前規劃好的,總之在今天前,全軍所有士兵結束完年假,理應全部歸隊。 結合今日收到的軍令,趙宏心中已經明悟,小王爺要南下入京,恐怕是年前就已經計劃好的。 “這小子一向遵守軍紀,遲到了兩天,恐怕有什么意外。”一名什長解釋道。 趙宏沒有反駁。 全隊朝夕相處,對于每個同袍趙宏都是了解的。 “軍令就是軍令,超過了限期,我保不住他。”趙宏搖了搖頭。 第二日。 那名未歸隊的士兵仍然沒有歸隊。 在趙宏被全營通告批評的當天,他們的營離開了山西太原,乘坐火車前往了西域行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