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平第一高樓被取代,由合記牽頭,二十余家商行合資,中華重工工程部承建。
整整十三層高的大廈,加上水塔與鐘塔的高度,高達十五丈有余,成為北平的最高建筑。
坐落于北平城的東城新區,人們都被這所新大廈所驚嘆。
取名為合記大廈。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里的樓頂對外開放,只需要購買樓票,就可以去合記大廈的樓頂參觀。
當然。
門票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爬樓梯,一種是乘坐蒸汽機上下梯,兩種門票的價格差別不小。
雖然如此,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每日去合記大廈樓頂參觀的市民們絡繹不絕,已經成為了北平的一景。
而不久后。
合記商行更是把樓頂承包了出去,有一名商人在樓頂開了一家酒樓。
夜晚也是如此。
樓頂被裝飾的富麗堂皇,人們在半空中俯瞰北平城的夜景,如此的消費價格也不菲。
三月。
白日里的北平城,絕大多數人已經懂得不占用公車的鐵軌,人們在馬路上自覺地靠右。
中間的通道就是公車的鐵軌。
張薄很早就到了自己的大掌柜公房,案臺上是合記開發綜合集團各項目部的報表。
“塞南項目部目前十一處礦區,仍然有兩處礦區的生產量沒有達到預期,另外焦炭行會派人來審問過合記當下的生產情況?”
聽著文書的回報,張薄敏銳的抬起頭。
“焦炭行會怎么突然關心起合記的產量?”
“可能是擔心我們無法滿足上一季度承包的生產任務吧。”文書遲疑道。
張薄搖了搖頭。
“合記的生產力是穩步增長,眾所周知的事情,焦炭行會沒道理,肯定有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張薄冷靜的說道,“你們要多打聽下。”
“是。”
“還有去年從畢業生挖來的幾名培訓干部,在我們合記實習的如何?”
“這些學生雖然有些輕浮,但是視野開拓,主動性強,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優秀。”
張薄點點頭。
為了挖取學校的畢業生,他甚至親自去誘惑過。
別看張薄天天批評中華重工,其實張薄最在乎小王爺平時的講話。
他本人可就是中華重工培養出來的人才。
對于小王爺的理論,如何會不看重。
“小王爺說企業的發展,靠的是人才,學校永遠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想要和中華重工競爭,光靠爭奪市場的手腕不行,還需要與中華重工搶奪畢業生。”
張薄強調。
文書記下了張薄的話。
“只是每年的畢業生們,最喜歡去的是軍隊和各單位,然后是中華重工,至于我們民間商行,哪怕開價比中華重工要高,但還是吸引不了人。”
文書無奈的說道。
張薄想了想,說道:“總有人不滿足于按部就班,我相信民間商行對于畢業生的吸引力會逐年升高,目前的階段,我們需要提前布局,盡早的參加人才爭奪的這場無形大戰中。”
文書不懂張薄為何重視畢業生。
張薄看到了文書有些遲疑,解釋道:“中華重工哪怕制度僵硬,但只要有大量的人才加入,那么中華重工就立于不敗之地。”
“我從來不懷疑小王爺的講話,小王爺說人才是根本,那么我們合記就要搶奪人才。”
“明白了。”
文書用力點點頭。
不久。
合記終于明白了焦炭行的深意。
根據焦炭行組織的交流會,透漏下一季向煤炭行業下達的訂單量,竟然會增加五成。
北平的商行們坐不住了。
吃不下的,就只能看著別人擴張。
誰都想要擴大自己的產能,從焦炭行手中,競爭下更多的采購訂單。
這些都是商行的利潤。
“王爺封為太子。”
“小王爺封為皇太孫。”
當北平各大報紙的頭條,向北平的百姓們告知,燕王父子在京城進行過了祭典,由圣人下旨昭告天下。
整個北平都不轟動了起來。
雖然人們都知道,可事實發生了,人們心里才落地。
焦炭行突然采購訂單激增,人們也明白了原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