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棣鄭重的前來,告誡了自己一番,朱高熾夜深人靜的時候,坐在案幾后,翻看各部的報表。
正如任何事物有利有弊,經濟的大發展,帶來的是平衡的破壞,貧富差距比農業社會更大。
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是近代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模樣。
人們活得痛苦不堪。
猶如清朝。
前者是被資本家最大程度的剝削,后者是被奴隸主最大程度的剝削。
朱高熾看著社會理論研究室,工農人口分配項目組,社會人口分配預估數字模型推算小組的模型。
其中的數字令他感到了壓力。
明朝的百姓,在十六世紀的西方記載中,例如《大中華帝國史》、《大中國志》等書中。
“這個國家的財富值得稱羨,除盛產各種谷物以及一切生活所需東西以外,他們還把所有東方最貴的商品售賣給外國人。”
“所有的省都不乏長壽和愉快的人,可以看見許多精力旺盛和健壯的老人。”
“中國人爽快的贊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
“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發出一聲贊嘆,這種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對于那些有眼無珠、故意貶低所見東西的人物,這是一個羞辱。”
“他們第一是極其清潔,不僅在他們的屋內,也在街上。”
“他們通常在街上設有三四處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處,布置很好,因此忙于公務的人不會把街道弄臟,并且從那里得到供給,類似的法子通行全國所有的道路,有些城市的街道可通航,如同意大利的威尼斯。”
“在這個大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里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這是無數來華返國后,西方人留下的記載。
古人的精神財富,有時候比后世都要看上去健康。
自信、強大、文明,正是中華禮儀之邦,才是世界萬國模仿學習,內心尊崇的上朝天國。
那么到了清朝,包括所謂的康乾盛世。
英國政治家、外交家馬戛爾尼,乾隆時期訪問清朝,回國后留下的筆記。
“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衫襤褸甚至裸體,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
“任何進步在那里都無法實現”。
“人們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
十九世紀英國軍官f·a·lindley記載。
“經過汕頭、廈門、福州、上海等地,每到一地,我總是盡量跟本地人相處在一起,我發現他們都深深痛惡當前的統治者。”
“一般人都把殘酷、兇狠、口是心非歸之于中國人的天性,其實這多半是由于邪惡的滿清政府所造成的。”
“這些人從嬰兒時代起,就習慣于流血和酷刑的慘象,正像他們的祖先,在最近兩世紀中被韃靼征服者所屠殺的慘象一樣。”
“統治者的無窮迫害使他們麻木不仁,墮落退化。剃發的奴隸標記使他們帶著不自然的烙印。”
“橫恣暴虐的專制制度摧毀了并貶抑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生命財產完全操在最卑鄙最無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賄賂可以動心的審判官手里。”
“凡是反叛異族皇帝的非正義統治的人,按律是千刀萬剮、凌遲處死,稍涉嫌疑就被砍頭,牽連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殺勿論。”
“因此中國人沾染了,通常是被壓迫的弱小者所憑借的狡猾和欺詐,又有什么奇怪呢?”
這個英國軍官,很好的形容了辮子精神的來歷。
為什么中國人會染上辮子精神。
歷史的真相可能會被隱瞞一時,但只要世界還是流通的,總有真相大白的那天。
銘記歷史,才能避開苦難,不讓后世子孫重蹈覆轍,是每位族人的責任和義務。
朱高熾看著手中的數據,為北平已經爆發,并且向外蔓延的人口大增長,以及要不了幾年帶來的全國人口大爆發。
這就是農業技術先進,社會穩定,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儒家思想,加上工業化發展帶來的巨大威力。
人口大爆炸,生產力沒有跟上,帶來的就是進入“人口陷阱理論”的社會。
比例越大,人均越貧困。
經濟基礎決定一切。
這也是為何法國人口為西方三分之一,并且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卻在近代工業化浪潮中墊底的原因。
近代時期,西方各國的人口增長速度,都在超過法國,以為他們工業化發展更加順利。
而法國因為進入“人口陷阱理論”社會,導致發展無力,最后靠著沒有閉關鎖國,引進了新的技術,最終避免了破產。
后世中國也是,掉入了“人口陷阱理論”社會,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痛苦才脫離了陷阱中。
工業化發展的速度,能不能超過人口暴增的速度,成為了當下大明的關鍵。
如果超過,那么一切向上。
大片井制度,以人為本制度等等,得到有力的保證。
而如果差距越來越大,那么一切政策都會破產。
社會的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第一階段的勝利后,就萬事大吉。
后世西方不少現代化國家破產,他們有支援和資助,大明可沒有,只有周圍遍地的豺狼,會在大明的尸體上吃空一切。
第二日。
十幾名學者,包括內閣來到了文華殿。
“你們看看北平的出生人口吧。”
朱高熾笑著問道。
眾人點了點頭。
朱高熾收斂了笑容,露出了真實的心情,滿臉的嚴肅。
西方工人后世的寬松環境,是他們的祖宗,通過幾百年的奮爭贏來的。
中國工人沒有,偉人看出來了,因此一直強調主人翁精神,希望他們懂,自己的福祉需要自己去抗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