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們措手不及。
不光社會上滿是痛罵他們導師的聲音,連帶著京城國子監(jiān)的許多師生也無法接受他的導師。
京城國子監(jiān)的領導層,發(fā)生了激烈爭執(zhí)。
有人提出要開革趙勝。
趙勝原來是北平國子監(jiān)的教諭,后來支援京城國子監(jiān)的改革,本來是受到重用的。
他們這七名學生,也從北平國子監(jiān)隨著導師來到了京城國子監(jiān)讀書。
“我本來還說讓你們師母帶著家人過來京城,你們回去北平后,告訴你們的師母,暫時不要南下了。”
趙勝并沒有因為社會的痛罵而萎靡,不過臉色到底蒼白了些。
如此大的壓力,誰都會感受到痛苦。
“先生,不然您也調回北平吧。”學生提議道。
先生在北平有很多老關系,必然不會像在京城,京城的局勢太復雜了。
趙勝搖了搖頭。
“我走容易,可是我走了,誰還能幫皇太孫殿下分擔呢。”
“皇太孫殿下都沒有開口為你說過話。”
一名大學生為自己的導師打抱不平。
這項研究是皇太孫提議的,他的導師才往這個方向做調研,于是有了成熟的報告。
報告也是皇太孫看過,結果人們都只罵自己的導師,而皇太孫仿佛沒有聽見一樣。
“你不懂。”
趙勝喝止了弟子,“皇太孫殿下的位置很敏感,國家大事他是不能輕易表態(tài)的。”
人們的矛頭可以對向自己,但是絕對不能對向皇太孫殿下,如此的政治覺悟,趙勝并不覺得自己受到了委屈。
皇太孫是國家未來的核心政治人物,必須要保持在國家百姓心里的形象。
他只能幕后引導,并不能站到臺前親自下場。
“皇太孫殿下是有苦衷的。”
周承志開口說道。
他們家當年得到過皇太孫殿下的親口關照,自己的父親才能盡快的解脫出來。
這份恩情,哪怕皇太孫殿下可能并不記得自己,但是周承志一直放在心里。
“我最近不太好去上課,也不好出門,你們的研究的課題卻不能停下。”
趙勝想了想,說道:“在京城研究,不如去北平,那里的現(xiàn)象更為嚴重,具備了代表性。”
眾人聽到導師讓他們回北平進行研究,紛紛面露喜色。
誰不想衣錦還鄉(xiāng)。
和以往不同,他們是帶著課題回老家的,想想都讓人激動,好好的在鄉(xiāng)親們面前表現(xiàn)一番。
趙勝掏出了一筆錢,由周承志保管,負責他們在北平的吃住行。
經(jīng)費趙勝有。
雖然課題是他為學生們布置的,還是可以調用一點的,這點權利他并不缺。
七名大學生在京城火車站,買了去往北平省府的車票。
因為他們穿著學士服,引起了人們的目光。
應天府從府學到縣學進行了改革。
除了繼續(xù)免費讀書,把以往發(fā)給讀書人的米糧改為了學校免費的伙食。
讀書人可以在學校的伙房免費吃飯和住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