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葛誠雙眼露出不可思議。 多少的英雄豪杰,為了盡快達成自己的目的,苦一苦百姓并不是無法接受的事情。 又如圣人的移民之策。 雖然做了許多的準備事宜,可從南方移民到遼東的路途上,百姓們仍然產生了一些傷亡。 可這是國策。 既然是國策,老百姓們苦一苦嘛,終歸是帶來好處的大事,于國于民都有大利。 葛誠不知道歷史。 未來清朝用湖廣填隔壁四川而已,移民死亡的人口,竟然百倍千倍于朱元璋從南方移民到極遠苦寒之地的遼東,里頭的道理值得是人們反思。 雖然不知道未來,但是葛誠仍然驚嘆。 便觀歷史,反倒是像皇太孫殿下這種,以人為本的,從來不動搖的政治理念,可謂是讓人服氣又敬佩,能耐得住性子。 第二日。 朱高熾親自去了孫府。 孫巖年齡大,資歷老,朱高熾制定的勛貴體系嚴苛,但也給了孫巖伯爵之位,高于男爵子爵。 京城。 朱棣賞賜的宅子,朱門大開。 孫巖的子孫們蜂擁趕來拜見朱高熾,并引導朱高熾去看望孫巖。 孫府不小。 庭院水池閣樓一應俱全。 路上奴仆婢女穿著明亮的衣裳,比普通百姓穿的都要好,每個人凝神走路,可見規矩森嚴。 “爹,皇太孫殿下來了。” 孫巖的長子在病榻旁,急迫的小聲喊道。 朱高熾皺起眉頭。 “孫老將軍。” 朱高熾主動上前一步,阻止了對方,小聲的叫了一聲,而孫巖緊閉雙目,出氣多進氣少,面色發脹,已經時日無多。 “我還是來遲了一步,未能與孫老將軍說上話。” “昨晚父親還能說話,想不到今日已然不能,昨日天使來告,皇太孫今日會來探視父親,當時父親躺在床上,本來要下床,被天使所勸,父親聽聞后,并露出過笑容。” 孫巖的長子滿臉的悲痛,眼神中藏有一絲的惋惜。 到底惋惜什么,朱高熾懶得去深究。 “孫老將軍是國之重臣,與國有功,如果還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可以差人告訴我,我會酌情考慮的。” 朱高熾安撫道。 和孫家人一一見了面,又去安慰了老夫人一番,才打道回宮。 京城的街面上。 朱高熾從馬車車廂里觀望。 北平的時候,他到處跑都可以,自從來到了京城,出宮的次數屈指可數,不光是為了自己負責,更是為了大明負責。 連朱元璋都被人陰謀要下手過,何況自己呢。 大明現在已然穩定了下來,沒有前番那么局勢緊張,朱高熾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的行人。 還看到了幾名乞丐。 京城允許有乞丐乞討,朱高熾親自下的旨意,決不允許為了體面而禁止乞丐。 乞丐有人故意當,也有人的確是生活所迫。 總不能因為前者就禁止了后者。 社會的文明,最能體現的方式,在于對待弱者的態度上。 因為社會是一個整體。 強者是需要存在的,而弱者是要照顧的,否則冷冰冰的社會,有什么文明可言。 “真希望能一直如此。” 剛剛說完。 朱高熾怔了怔,他突然有些明悟,后世為何要急迫的告訴百姓們,甚至到了過度的地步,希望百姓們學會自己抗奮的道理。 文明從來不是天下掉下來的。 更不是與生俱來的。 它會進步,也會倒退。 而古今中外,倒退的時候,往往多過于進步。 正如先民所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今天兩章是大章,等于三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