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城的鐘聲敲響了四十五下,皇帝駕崩的消息,傳遍了天下,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朱元璋死了,人都會死,活到了朱元璋的年齡,算得上是喜喪。
“自古以來,歷代皇帝,最賢者莫過于圣人?!?
江西。
一名讀書人感慨道。
“何也?”
“歷代的賢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可力求盡善盡美,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祥,以不擾民為重,無論是禁奴仆,又或者軍戶制,都以節省民力為宗旨,非圣人莫屬?!?
廣東。
一名社學的老書生,向孩童們感慨道。
“民可告官,甚至審官,乃本朝所開之先河?!?
“自古以來,就算最賢的朝代,也未做到,至多也不過是官審官,百姓莫不能問?!?
“圣人專門為老百姓們制定了一個特權,鼓勵和允許老百姓,遇到當地父母官不作為,官官相護的情況下,可以由有德老人赴京面奏,以憑保全,形成了律法規定?!?
“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皇帝第一次鼓勵老百姓直達天聽,告冤控官的壯舉。”
“在我朝之前,不要說告御狀,就算是以民告官,那也要先挨一頓板子,動不動就有性命之虞?!?
北平。
“有史以來,社會的發展就是一部抗爭史,利益階層與百姓階層的互相進退之路,而我朝圣人打壓利益階層的力度,是歷朝之冠也?!?
“為了讓老百姓們懂法,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圣人規定,天下人,應當家家有本《大誥》?!?
“《大誥》中為了照顧不識字的百姓們,配上了大量的圖畫,哪怕不識字也能看懂,例如《大誥》第五十九條,告訴天下百姓們,如果有害民的官吏,百姓可以捉拿,任何人不得阻攔,凡是阻攔者,以誅族治罪?!?
“《大誥》還告訴百姓們,官員除了不能貪贓枉法,還不能納妾,辱民等等?!?
“因為納妾了,說明了欲望高,欲望高,花銷就會高,俸祿不夠用,最后就會向百姓們伸手,都是圣人深思熟慮得出的?!?
“《大誥》把地方玩忽職守、濫設吏卒、貪贓受賄、科斂害民、侵吞錢糧、酷斂百姓,放賣官差,私役丁夫、妄取擾民,私吞商稅、侵沒賑濟案、賣富差貧者、糧長交結官吏、團局造冊、虛出實收、就倉盜賣、巧立名色、妄起科征,飛灑糧差、接受贓私、包攬詞訟、吊打細民,豪強劣紳買囑官吏等等陰私事情,皆說的詳細清楚,告訴百姓們其中的手段,以及嚴厲的懲處。”
“為了鼓勵百姓們購買《大誥》,因此規定百姓家中有《大誥》的,遇罪可減輕一等。”
“當天下百姓家家一部《大誥》,人人懂法,加上圣人鼓勵民告官,甚至鼓勵百姓們親自捉拿,又有敢官官相護的,同樣在《大誥》以誅族治罪種種?!?
許多地方傳來的動靜,是朱高熾沒想到的,朱元璋的死亡,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動靜。
根據他了解的歷史,朱元璋的死,仿佛一切都很平常,甚至對于朱元璋的評價,許多人定為殘暴,認為朱元璋是有史以來最殘暴的君主。
可見到社會的現象,朱高熾忍不住反思起來。
首先。
明朝初期的法律,落實的比較完整,而不是像明中后期,除了多年來的積弊,也有經濟的破產,導致各項制度已經形同虛設。
所以無論是《大誥》,又或者《大明律》等,執行的是比較嚴格的。
朱元璋的確經常見各地的糧長與鄉老。
其次。
哪怕是清朝最讓后世部分人稱贊的順治皇帝,也認為朱元璋是天下最賢明的君主。
反倒是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在《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中,對明太祖的這個制度批評道:黜陡之柄編氓轉得而操之,成何政體!
意思就是朱元璋把統馭官員的權力,分給了老百姓,讓老百姓有能影響官員賞罰的能力,這樣太不成體統了。
乾隆的執政理念和朱元璋是截然相反,乾隆皇帝借用儒家,老百姓就是孫子,官員是兒子,自己是爺爺,就算是兒子不好,也應該是自己這個爺爺去主動管教,作為孫子,怎么可以說父母的壞話,告父母的惡狀呢?
乾隆非常厭惡這樣“不孝順”的行為,幾次在諭旨中強調祖子孫的治國理念,要老百姓要學會孝忍,不能僭越妄為,徹底扭轉了明朝延續下來了幾百年的社會風氣。
朱高熾從乾清宮回來,宮里忙著朱元璋的喪事。
每個人都很忙,朱高熾也是如此,不過朱棣親口說了,因為國事繁忙,讓朱高熾以國事為重,經過朱棣的口氣,朱高熾已經猜到了,朱棣決定親自出征。
不過皇爺爺剛死,至少要等朱元璋的喪事塵埃落定。
因此。
朱高熾抓緊了與閣內,六部官員們進行戰爭的商討,每個官員的臉上很疲勞,又要遵守禮節,參與皇帝的喪事,還要勸進朱棣,乃至國家大事,每個人都忙的馬不停蹄。
民間上剛興起的輿論,立刻因為朱元璋的死亡而戛然而止。
許多的人在傷心。
春風一夜吹遍大地,讓大地換了顏色。
“皇太孫殿下請過目?!?
兵部尚書金忠捧出一本奏疏,交給宦官轉呈給朱高熾。
金忠的才能一向不錯。
哪怕是史料也是如此認為,此人無權無勢,白身一個,卻能從小兵被朱棣提拔為長史府長史,已經說明了一切,在他的打理下,兵部井然有序,成效非凡。
朱高熾翻閱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