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少的家屬好奇的問道。 因為國子監(jiān)的制度,所以畢業(yè)的年齡并不是統(tǒng)一的,也不是讀完了國子監(jiān)就能結業(yè),還需要經歷實踐和答辯兩個步驟。 結業(yè)除了贈送掛在腰間的玉佩,君子之意。 還會在國子監(jiān)和禮部登記入冊。 但是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二三歲,像此人三十歲的模樣,的確是獨一例。 “他啊。” “他是曹端。” 有位年輕的國子,興奮的說道。 聽他的語氣,就知道他有多么推崇那位結業(yè)的國子,果然,他大聲的說道:“曹端是我們國子監(jiān)有史以來,公認的大家。” 人們越發(fā)的疑惑。 這么厲害,為什么沒有聽過他的名字,而且三十歲才結業(yè)? 祭酒在臺上和曹端說了幾句,下面的人聽不清,只見到曹端點了點頭,隨后祭酒大笑,曹端彎了腰行禮,然后才下臺來。 見狀。 主事才唱下一個名字。 “周承志!” 不久。 上百名結業(yè)的國子們,重新在臺下,一起向導師們行拜禮。 導師們溫和而笑,一一回禮。 半日的時間,謝恩禮正式完畢。 謝恩禮是正式的禮儀。 第二日之后。 結業(yè)的國子們,各自去拜訪自己的導師,私下的行為,屬于拜謁禮。 導師們會告訴弟子們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并且給予某些方面的關照和提攜,才是國子們最看重的,前一日是榮耀,今日則是前程。 第三日。 禮部官員和北平當地的官員,舉辦大宴,邀請所有結業(yè)的國子們參加。 除了正式登記入冊,官員們會慶祝國子們,祝福他們成為朝廷棟梁,社稷之福,乃朝謝禮。 雖然國子監(jiān)已經化繁為簡。 可是唐朝興盛起來的各種科舉禮儀,乃至于宋朝變得更加復雜,而從科舉改革而來的國子監(jiān),哪怕是精細了又精細,該有的禮儀還是要有的。 西方近代興起的博士畢業(yè)禮,和中國古代的謝恩禮有部分相似之處。 規(guī)模不小的“鹿鳴宴”,是地方讀書人們的畢業(yè)禮序曲。 考中進士后,由新科狀元帶領及第的進士們前往禮部列隊而立,報上姓名,等待謝恩,接著,狀元在主事的引導下與主司互相行禮并致謝辭,隨后學子們依次向主司行拜謝禮。 等這些禮儀結束后。 結業(yè)的國子們,終于松了口氣。 他們與各自的好友聚會,在唐代被稱為曲江宴,還會有其余組織,例如地方鄉(xiāng)會舉辦的聞喜宴,還有關宴,離宴等。 “恭喜你。” 曹端早就離開了。 他一個三十歲的人,和小年輕們擠在一起,不光別人不適應,自己也不適應。 姜賓知打趣道。 “一下子成為了你的學弟,你心里不知道如何笑我。” 曹端無奈道。 姜賓知理直氣壯的點點頭。 “你在國子監(jiān)的時候,明明不是國子監(jiān)的學生,可所有人都把你當成國子監(jiān)的學生,壓了我整整四年啊。” 聞言。 曹端苦笑。 他當然知道好友在打趣自己,兩人之間,也算是玩鬧慣了。 不過,好友內心還是有些嫉妒的吧,曹端并沒有在意,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以圣賢的標準要求身邊人,說明了此人才是極度的自私。 只有正視內心,才能強大,不為外物所擾,接受凡世。 無疑。 曹端做的很不錯。 與曹端打過交代的人,無論什么樣的想法,都不得不承認,曹端是個內心非常強大的讀書人,宇宙的真理,自然的大道,此人掌握的通透。 窮困無法打敗他,富裕也無法擊潰他。 這樣的人。 還有什么能讓他失態(tài)呢。 哪怕是宰相在他面前,也只能以禮相待。 “國子監(jiān)終于不要臉面了。” 姜賓知為好友感嘆。 曹端并不是新學制度中成長的,所以并沒有新的學籍,因為機緣巧合,他才進入國子監(jiān)自讀。 可是曹端的光芒太耀眼了。 哪怕離開了國子監(jiān)五年,哪怕世間上并沒有曹端的名聲,國子監(jiān)也終于違背了制度,給予了特例,一定要讓曹端的身上,打下北平國子監(jiān)的印記。 因為北平國子監(jiān)的人們都知道。 未來。 北平國子監(jiān)將會因為有這名學生而獲得史無前例的榮耀。 “其公廉乎?公,則民不敢謾;廉,則吏不敢欺。” 一個公和廉。 道盡了地方官道。 只要地方官保持自身的廉潔,吏員就不敢欺負他,而只要地方官做事為公,追求公道,百姓們就不敢慢待,并接受治理。 無論中外古今,老百姓所要的,無非是公和廉潔。 這只是曹端提出的部分思想,還有勸學的,破除迷信活動的,提倡追求事物本源的理道。 否認一元觀,提倡多元觀。 以太極為例的太極說,雖然并未發(fā)表在報紙上,卻已經成為了北平國子監(jiān)最通俗的思想,不少的國子們都自發(fā)的研究和學習。 簡而言之。 在永樂朝初期,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繁雜的學派中,一股新思想正在北平國子監(jiān)成型,而引導人就是曹端。 這個極其低調的讀書社,已經越來越藏不住身影,乃至于北平國子監(jiān)公開為其站臺。 “唉。” 曹端突然嘆了口氣。 “為何嘆氣?” 姜賓知連忙問道,他承認自己不如曹端,經常嫉妒對方,可是姜賓知并不羞愧,他做事向來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并沒有違反道德法律,有何需要羞愧的。 “朝廷有許多聰明人,而太子殿下更不可小覷,多元觀藏不住了,不知道何去何從啊。” “我不怕我的性命,就怕道亡。” “太子殿下不是這樣的人。” 姜賓知自信的說道。 曹端來到北平國子監(jiān)的時候,太子殿下早已經南下,但是姜賓知見過太子殿下,雖然是遠遠的見過一面,但是太子殿下在北平經常出現在街頭。 太子殿下從來沒有欺凌過任何百姓,可太子殿下也從來沒有為百姓們申冤,包括有人攔路磕頭,太子殿下也只是讓人去查。 可人們都知道,太子殿下最好。 因為太子殿下講究公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