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要講究公道的人,百姓們就服氣他,就不會畏懼他。 萬事不過一個理字。 “但愿吧。” 曹端說道。 —— 京城。 幾名有名的學者,圍著朱高熾逛著花園。 三王風波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張家商號也除名。 仿佛一切事情已經過去,朱高熾卻知道,這不過是開端而已。 天下最富裕的人們。 對他們征收百分之五十的遺產稅,代表了什么?等于原本世襲的領地貴族,直接變為虛封的降級勛貴,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根據錦衣衛與調研司的探訪和調查。 不少的商號,開始涉足外貿。 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有些人覺得,海外有利可圖,利在哪里?利在朝廷的手伸不了那么遠,已經開始積蓄力量。 以前他們可是全力開拓國內市場的,探索國內一切利益。 果然偉人說得好啊。 斗爭論。 趙勝講了些北平國子監結業的趣事。 朱高熾臉上聽得忍不住露出笑容,其實許多現代會社會的理論,在古代并不是陌生的事物。 特別是聽到趙勝弟子周承志的結業答辯,朱高熾笑的越發合不攏嘴。 隨后。 趙勝忍不住提了曹端的名字。 聽到這個名字,朱高熾收起了笑容,周圍的幾名學者也嚴肅了起來。 趙勝的第一個身份,是大明工局文書房的文書。 這些學者,他們都是跟隨朱高熾成長起來的,如今他們已經老邁,而朱高熾也即將三十歲,時間過得真快,想到自己洪武二十五春,剛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 自己有些恐懼,因為對環境的陌生。 如今。 一切順理成章。 曹端此人,是大明初期最大的學問家,同樣是后世倡導廉政時,所推出的歷史學習先進人物。 多元論。 看起來很普通的名字,其實隱藏了很大的深意。 學問的發展,是有體系的,包括社會同樣如此,有一才有二,有了二才有三。 (去除一段) 同樣。 洪武二十五年的恢復,也是朱高熾施行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的根基。 不但識字率大大的提升,社會生產力也大范圍的恢復,否則朱高熾有再多的手藝,也無米下鍋。 那么多元論也是如此。 歷史上明朝初期誕生的多元論,到了明朝中后期開始對君權的限制,以及男女平等這些的先進思想,同樣是誕生在明初曹端多元論的思想上的。 可見設計的重要性。 包括后世的美國,他們國家的設計,來自于十七到十八世紀法國孟德斯鳩思想家的思想。 十七世紀以前。 東西方的短暫交流,那時西方的文化中心是法國,掀起了東方熱。 人們從社會風俗,到經濟思想,乃至于學校等,全方位的研究中國,推崇東方,是當時西方精英階層的主流思想。 這一現象。 一直到十七世紀末,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以否定中國為基礎的思想,最初被同時代的思想家們反對,乃至逐漸的接受。 到了近代。 人們不但統一認可了孟德斯鳩的思想,乃至十九世紀英國軍官發出感嘆。 “這是一個被征服的民族,生活在長期的高壓和鞭打下,因為過度的畏懼,這里的人們已經心理扭曲和精神麻木.” 這個過程中。 興起的德國,因為民族意識的崛起,他們否認法國的中國先進說,開始全方位的鄙視中國文化,不少后世學者們質疑的西方產物,大多出自于這個時期。 可見。 任何事物的發展,是有個過程的。 朱高熾理解學者們的擔憂。 多元論是什么? 不光是追求開放的社會,本質上也有對君權的壓制。 這是儒學家們自古以來都在追求的。 秦朝統一六國,可秦朝時間太短,漢朝的大一統,是中國從來未有的制度,皇權得到了無限的擴張。 因此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 把天子的天拿走,換成了民心。 民既天意。 天子不能失德。 失德就是失去天意,從而限制住了皇權。 那么又想到孟德斯鳩。 此人不就是提出了依法治國的觀念嗎。 到了后世的美國,法庭上除了講究法律,還要照顧道德,豈不是和中國宋朝和明朝中期一樣的社會風氣和政治追求么。 那為什么孟德斯鳩的要反對中國古代思想呢? 因為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明朝遺留的文化成果已經灰飛煙滅,新朝消耗完了,取而代之的落后社會,人們以巴結主子為榮,崇拜權力。 所以答案已經很清晰。 朱高熾現在要考慮的是太極說。 這個學派因為融貫多元,以這樣學問的活力,必然長久,并且逐漸的壯大,是歷史已經證明的。 該如何面對太極說呢。 這是一個很至關重要的問題,將會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思想。 永遠是第一位。 思想的出發點則來源于立場。 快速發展的社會,帶來的就是矛盾的密集,任何事物有利有弊,朱高熾再一次有了清楚的認知。 讀書。 的確太重要了。 看看會不會被抬走,所以提前發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