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外商行的大爆發-《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2/3)頁

    第一家黃麻種植園,第一家采礦工廠,第一家冶鐵廠

    大明商人們帶去了很多的技術。

    雖然并不全面,可是在高麗自身的產業上進行了升級,做到了優化。

    第一批鳥銃生產了出來。

    因為火石的原因,以及欠缺更多的產業鏈,自生火銃的制造成本太高,性價比也低,所以高麗北王只能選了比較落后的鳥銃。

    哪怕是鳥銃,也是除了大明之外,天下最先進的火器,中亞和西亞地區還在使用火門槍呢,沒有進化成火繩槍。

    高麗是繼倭國之后,第三個能自己制造鳥銃的國家。

    李孟宗拿著嶄新的鳥銃,愛不釋手的撫摸。

    “可惜成本太高了。”

    高麗的工匠們,靠著傳統的作坊能力,每名老工匠,一個月才能打造出一桿鳥槍,加上火藥和鉛彈,哪怕李孟宗再喜歡,也只能下了一千桿的目標。

    “是啊。”大明商人很誠實,站在高麗北王面前,腰桿挺的筆直,驕傲的說道:“比起國內,差距太大。”

    李孟宗并沒有羞怒。

    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么,有什么丟人的,只是生氣比倭國慢。

    他們高麗,比倭國文明多了。

    怎么能比倭國慢呢。

    “刺刀這玩意,看起來很簡單,制造起來才知道很復雜,特別是國內的刺刀,是通過鍛造機器生產出來的,大小一致,高麗的工匠們做不出來。”

    大明的商人指出了許多的不足。

    “解決了沒有,以后慢慢來吧。”

    李孟宗不以為然。

    有了這一千桿鳥銃當做精兵使用,他就不怕南王了,南王那邊,聽說擴軍到了十二萬。

    李孟宗有些不懂。

    為何他支持大明的商人們,自己的軍隊反而供養不起,裁減到了五萬,而五叔卻還能養起十二萬大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難道自己學習上國發展工業做錯了?

    可是上國的書籍明確的說了啊,工業社會與農業社會有質的差距,那么為何咱北王不如南王。

    太多的疑問,越是學上國,李孟宗的煩惱越多。

    三省的百姓民意沸騰,不光百姓們不滿,地方上的鄉紳們也不滿,太多的矛盾,讓年輕的李孟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

    找不到原因的李孟宗,只能把鳥銃當做寶貝,更加的依賴大明的商人們。

    大明商人們找到了“世外桃源”。

    沒有什么地方比高麗北地更好的了。

    這里有文明,不是土著社會里野蠻的世界,他們的地位和財富有保障,可以放手施展,而且也不怕自己的財富被拿走一半,多么豐厚的遺產,也經不起代代拿走一半的政令。

    一艘運輸糧食的走私船,從國內私自出發,抵達了海州。

    今年的氣候很怪異。

    同樣的氣候,金州那邊高產,而高麗這邊減產。

    商人們知道金州那邊有化肥,但是高麗這邊沒有,想要生產化肥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商人們做不到,也沒有心思去做低利潤的事情。

    永樂九年的下半年,高麗這邊出現了糧荒。

    百姓們青黃不接,大量的流民們吃不飽肚子,小戶的百姓們也活不下去了。

    這是商人們最好的時機。

    倭國沒有糧食,他們也缺,南洋太遠,只有交趾的糧食多,而且有秩序,可正因為秩序,讓商人們無法從交趾獲得糧食,運輸成本也高。

    那么從國內走私糧食出來,成為了商人們必須的選擇。

    可是國內對糧食管控嚴格,他們只能走私出極少的一部分,不過呢,對他們而言已經足夠,他們又不是真的要救濟高麗的百姓。

    整個高麗,只有大明的商行賣糧。

    哪怕從事黃麻種植行業的亨運來商行,手里都握著一筆糧食。

    家家的高麗百姓們賣地。

    一畝地只能賣出一斗糧食。

    這樣的買賣沒有老百姓愿意,可是他們要餓死了,為了活命沒有其他的選擇,賣地是唯一的活路。

    一個冬天下來,大明商行們手里的高麗土地翻了數倍,甚至十倍的也不少。

    暴利。

    太暴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彭阳县| 泾源县| 玉环县| 汝阳县| 城步| 西丰县| 濉溪县| 涡阳县| 宁海县| 全南县| 绥滨县| 昌江| 盘锦市| 北碚区| 东莞市| 永康市| 枣庄市| 东乡族自治县| 秦安县| 漾濞| 陇南市| 扎兰屯市| 普格县| 滨州市| 亳州市| 桑日县| 东辽县| 高陵县| 巩义市| 台东市| 盐源县| 芷江| 肃宁县| 昆明市| 康保县| 黑龙江省| 浦城县| 聂荣县| 台安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