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海外商行的東家們笑瘋了。 亨運來商行的黃麻種植地,翻了整整五倍,黃麻的產量也提升了五倍,一來一回,資本翻了十倍。 國內的市場需求像個無底洞。 上億人口的工業發展社會,人均資源和面積都奢侈,以人為本的高度民間富裕,不但沒有讓亨運來商行的產品滯銷,反而銷售一空,只不過降了一點點價格而已。 永樂十年春。 開春后。 亨運來商行取消了本就不高的工錢,想要進亨運來工作的伙計們,只給飯吃。 成片的流民們伸著手乞討,他們哭喊著要成為亨運來的伙計,道路上,隨處可見的尸骨,看著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的流民們,亨運來一口氣新招募了上萬人。 亨運來還成立了護廠隊,還是向大明工局學的。 不過呢。 大明工局的護廠隊是為了保護工廠和工人,而亨運來的護廠隊,只保護亨運來。 最低成本的人工,低廉到令人發指的土地,原本是低利潤的黃麻,被亨運來做成了暴利行業,更恐怖的是,黃麻屬于民生物資,大宗商品目錄,也就是說黃麻的銷售量很高。 漆樹、人參、茼蒿. 原本在大明不起眼的生意,一夜之間驚呆了國內的商人們。 生意還能這樣做啊? 不把人當人。 光一個人力成本帶來的利潤,就讓大明國內商人們目瞪口呆,學到了,學到了。 可是他們在國內辦不到。 工民聯合部就是第一道坎,還不提大片井制度,片坊制度等等。 看得見摸不著。 年關。 高富貴回老家了。 大字不識,年輕的時候是個懶漢,人人嫌棄的老光棍,狗都不要的人,一把年紀了,去了高麗四五年,不光帶回了漂亮年輕的媳婦,還有了兩個娃。 村里的人們張大了嘴巴。 高富貴見人就送天津買的特產。 “咱們東家好啊,只要是咱們的人愿意跟著去的,不但給的工錢高,關鍵是地位也高啊,咱在那邊,人人都得稱呼咱一聲老爺。” 底層人感覺到不安的時候,上層的人早就行動了起來。 高麗也如此。 民不聊生,這么危險的環境,商人們怎么可能視而不見呢,他們可不怕老百姓,沒有武力的鄉紳才會怕。 商行們成立了護廠隊,離不開心腹。 還有什么比國內的人更放心的? 國內去的人,真要是敢害人,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比一無所有的高麗流民值得信任百倍,而且好吃好喝,還有高人數等的生活,誰不支持自己的商行。 高富貴很得意。 看著能當高富貴孫女年齡的小媳婦,高富貴還打人,家里活什么也不干,高麗小媳婦又要干活,還要照顧孩子,晚上又伺候高富貴。 “呸。” 村里后生們,背后羨慕的直咬牙。 這是貧富差距帶來的。 一個能過關的普通司機而已,卻在關內買了幾套房子,養了幾房未登記的妻子,各個為他生兒育女,二十年后,隨著關內經濟的發展,再也沒有了這樣的現象。 不知道這批女性是否后悔過。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在異國他鄉嫁給一個失業的貧窮老頭,這樣素質低下的人口,能為她帶去什么愛情和精神關愛呢。 只是經濟問題的現象罷了,中西都是如此。 后生們不能理解,但是擋不住他們的羨慕。 海外商行們發現,原本他們在國內很難招募到的人手,突然受到了歡迎,乃至于年輕人開始參加他們的招募,甚至有社學或縣學畢業的青壯。 人才素質的升級,為海外商行們提供了更多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