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的旗幟高高飄揚。
撒馬爾罕地區,大明治理了將近十年。
望著這片富庶的河中地區,朱棣雙眼里滿是感慨。
有人的地方必然有水。
人口密集的地區,水源必然豐富。
無邊無際的沙丘里,撒馬爾罕已經是因為過度放牧,不斷沙漠化侵蝕中,不多的綠地。
九千名大明騎兵,騎著高大的戰馬。
戰馬的鐵蹄在地面發出重重的響聲,馬背上鋪了一層金黃色的輕棉甲,一直包裹到馬面的新款式韁繩,被騎士們單手握住。
軍用馬鞍上固定了許多的口袋,裝了定裝紙包火藥,短細銅釬,打火石,一圈麻繩,炒面,肉干.
三眼火銃安裝在馬鞍的右前側,騎士們伸手就可以掏出來,也有專門安裝在馬鞍左前側的,因為軍中有左撇子。
結合塞南和中亞地區的武器風格,采用了部分的中原冶鐵技術的騎士刀,斜跨在騎士們的腰間。
紅色的旗幟。
藍色的旗幟。
黑色的旗幟。
黃色的旗幟。
五彩紛飛。
半空中。
巨大的孔明燈升起,由繩索固定在地面上,可以看到非常遠的地方,減少軍隊被偷襲的風險。
馱馬群拉著的車載炮,炮兵們騎在駱駝上,中間的廂車陣營里,運載了軍隊的物資。車兵們不光使用自生火銃,車廂兩旁還有長槍兵與刀盾兵,他們的職責是保衛戰車。
武裝到牙齒的九千騎兵,是大明在西部七省最精銳的軍隊,高達九成的裝備由內地供應。
這支騎兵。
正如朱棣所感嘆,滅國無數。
從哈密到亦力把里,從亦力把里的伊寧到阿拉木圖,北至阿斯塔納,南至喀布爾,西至馬什哈德,總面積高達三百多萬平方公里。
士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永遠不變的是大明的旗幟。
剛剛滅了撒卜匝瓦兒之撒兒別苔兒王國的朱棣,回到撒馬爾罕后,很快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活動,可謂是萬國來朝。
至少。
當下,沒有了反對大明的勢力存在。
七省總督胡廣上前一步,大聲的笑道:“皇上的豐功偉績,必定流芳百世,受后世子民的敬仰,我大明威武!”
滿臉胡子的朱能,撫須而笑。
張輔在城下負責閱兵。
城墻上,不光有大明在西部七省的文武,還有各大小王國的國王,或者說是宣慰使們,人們歌頌大明的皇帝,為這片土地帶來生機。
原來帖木兒時期的時候,是中亞西亞最富裕的城池,歷史上一直到帖木兒死后,帖木兒汗國分崩離析,衰敗于長期的戰亂中。
隨著這座搜刮了整個中亞西亞地區工匠和財富的地方消失,代表著中亞西亞的文明徹底的大倒退,滅絕性的現象,一直到后世也未走出來。
以此觀之,體現了中國歷史上,明朝出現的重要性。
今時今日。
一批又一批的漢人被遷移而來,溝渠被修通,蒸汽機抽水站,每到用水的時候,會使用蒸汽機,把河里的水抽到高處的溝渠中,長長的溝渠,灌溉兩旁的田畝。
撒馬爾罕地區禁止大規模的養羊。
人們舊有的印象,中亞地區除了沙漠就是沙漠。
實際上古代的中亞,還有塞外地區,包括后世的甘肅陜西,并不是如此的。
草原最怕的是羊。
因為羊吃草會把根也吃了,當羊的數量超過草場的負荷時,很快草地就變成了沙漠,沙漠化后的土地,再也不容易恢復。
沙漠化從西向東擴張,除了氣候地理等環境的影響外,也深受中亞地區的影響。
正如后世京城無論如何努力,也解決不了塞北地區吹來的風沙。
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不具備穩定的環境中,再如何的文臣智慧,武將勇猛,猶如三國時期,也會導致生產力的緩慢,物資的貧瘠,人口減少。
大明軍隊戰無不勝,民族的自信達到了巔峰。
每名士兵的臉上盡是張揚。
生機勃勃。
許多人知道大明皇帝要東歸了,與六年前大明皇帝的返程不同,這次大明皇帝的回京,少了許多居心叵測的人,更多的人接受了現實。
無論屬于野蠻又或者文明。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如今的大明,不光有了自己的大炮,并且威力巨大,秩序穩定,沒有人可以打敗大明,絕望之下,只剩下臣服與恭順。
這是不變的道理。
帖木兒制定的規矩是規矩,大明制定的規矩同樣是規矩,讓別人遵守規矩,首先需要自身強大,其次讓對方不敢違背。
因為規則的背后,是強大的武力。
西部七省的總督由文官擔任,都督由勛貴武將擔任。
總督和都督定期歸國入京述職一次,已經成為西部七省的慣例,胡廣仍然留在西部七省擔任總督,張輔和朱能要回國了。
西部七省里,新的幾位都督,將會由王真、趙安、火真等將領擔任。
與多年前一樣。
有的士兵留了下來,有的士兵選擇回國,也會有新的士兵從國內調來,土地上承載了歷史,新的時代孕育而生。
方塊字。
成為了唯一的文字。
漢語成為唯一的官話。
各地的國王按照大明的要求,修建大明標準的驛道,建立起驛站系統。
五十五歲的朱棣,用了十余年的功夫。
最睿智和具備充沛的精力,性價比最高的年華,全部用在了西部地區,與朱棣一樣的,那些無數的士兵們,把青春用在了此處。
探測部西部七省支援總隊。
一張不同的輿圖懸掛在半空中,上面標記了很多顏色的符號。
“撒馬爾罕地區經過長期的探測,本地的煤礦資源稀少,但是銅礦不少,不到十年的時間,探測到了三十幾個銅礦點。”
從國內來的技術人員們,邀請了本地的工匠,那些有名氣的,要么前往了大明內陸,要么加入了當地的大明工局,眾人嚴肅的探討。
他們不久會去撒馬爾罕城,向皇帝陛下呈交成果,為日后的布局做幫助。
因為技術和時間的限制,他們并沒有達到后世的程度,撒馬爾罕地區探測出九百多個的銅礦點。
“當地的金礦也不少,整個西部七省,除了玉龍赤杰地區的鐵礦質量好,容易開采外,其余地方發現的鐵礦,不但質量低下,而且也不容易開采,成本很高。”
“主要是煤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