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高熾布局的未來-《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2/3)頁

    荷蘭的大部分漁民想到的就是利用他們的漁船給歐洲其他地區運輸貨物,才逐漸有了后來的荷蘭人“海上馬車夫”的名聲。

    這就與中國北部的游牧民族,為什么冒著綜合下來,高額的死亡率,也要不停南下的原因一樣的道理。

    西班牙的大帆船貿易是奢侈品的高利潤商業航線,每年的船只最高時維持二十到三十艘,因為極高的商業利益,哪怕沉沒率高,仍然維持了航線的貿易利益。

    而他們本國在美洲的維持和殖民人口,是通過大西洋,并不是太平洋,所以西班牙的大帆船商業航線,當下無法承載大規模移民。

    除非不顧百姓的死亡,運輸一百萬的移民去新大陸,在大海上死亡五十萬甚至更多,每次的航行,做好沉沒一半船只的準備。

    這還是建立在西班牙探索到了完整的航線上的基礎,朱高熾不敢把百姓的生命視作游戲,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無法達到朱高熾的要求。

    那么能不能模仿俄國呢。

    俄國在美洲的失敗,并不主要是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原因,雖然這條道路也不好走,可是比較起太平洋,如果能成功,可以成為大規模移民的通道。

    俄國的白令率艦隊,大致順著最初人類遷徙到美洲的路線,代表俄國人抵達了美洲,不過那里全都是杳無人煙的荒野,地面上分布著凍土和亂石,并沒有適宜耕種和定居的土地。

    將近六十年的時間里,俄國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抵達美洲的時間太晚,最后一個抵達美洲的開拓勢力,他們無法獲得更好的土地,加上西方各國對俄國的恐懼,被各國放下各自的矛盾,聯合驅逐并打壓俄國,常年的受到阻擋才導致俄國在美洲的失敗。

    但是如今不同,大明只要抵達了美洲,前期大量投入,在當地建造了船廠,就可以沿海岸航行,抵達富裕的地區,成為大規模移民的大型補給點。

    雖然也很辛苦,遇到的困難會有很多,但是能在保障百姓人生安全的局面下,達到大規模移民,并開發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現在的美洲可沒有殖民者。

    美洲的土著們大多也很友好,西方的殖民者能在美洲落腳,離不開當地土著的幫助,如果不是當地土著們的救治和補給,西方的殖民者早就餓死病死了。

    大明人只要與那些和平的部落和睦相處,為他們帶去貿易,就能獲得他們的友誼,一起抵抗態度惡劣的部落。土著們當然也有壞的,可是在西方長期的宣傳下,人們舊有的印象中,土著總體上都是很野蠻,殺人不眨眼的大惡魔。

    如果大明在新大陸扎下了根,靠著先手布局的優勢,多年后就算西方人也來到了新大陸,也很容易被大明人驅趕出去。

    那么開拓東北和遠東,甚至修建鐵道,光靠目前的閹工數量是不夠的,需要更多的廉價勞動力,大量的犧牲下,才有可能在當下的時代,修建一條鐵道出來。

    猶如秦朝時期修建的長城,技術不夠,人力來湊。

    修建西部七省的鐵道,如果是為了安穩西部,解決戰俘問題,擴充大明人口,修建南洋鐵道是為了開發南洋,前者與后者都有利潤可圖,時間上的跨度也不會太遠,很快就可以回血,那么修建奴兒干都司的鐵道,則是一項長期不能帶來收益的虧損工程,注定了需要大明長期大量投入和承擔。

    那么使用國內工人,每個人十八元的月錢,良好的社會福利和待遇種種,還吸引不了多少人,國內也承擔不起,并且會帶來大量傷亡。

    建造奴兒干鐵道的成本必須要壓下來,才能滿足自己計劃里的需求。

    朱高熾收回了視線。

    自己這回巡視東北的時間這么久,就是要實地考察,為日后的項目啟動奠基,放開閹工的使用規定,同樣是個準備工作。

    光靠閹工的數量是不行的,數十萬的閹工聽起來很多,但是大明的技術不夠啊,不如十九世紀的美國,唯一能比的是大明的農業技術。

    這是中國古代的優勢,哪怕后世西方人的游戲里,游戲里中國文明的特技也是糧食高產。

    所以滿足一百萬,甚至更多修建奴兒干鐵道人口所需要的糧食,當下的大明拿得出來,除了國內的糧食,還有南洋的糧食,可以通過國內的鐵道,低成本的運輸到東北。

    南洋的氣候環境,加上大明人的農業生產技術,是大明不缺糧食的底氣,哪怕還沒有獲得美洲的高產農作物。

    既然閹工可能不夠,那就加上高麗。

    誰讓高麗自己內戰起來了呢,否則高麗穩定的情形下,也只能滿足大明商行在高麗的人力需求,至于從南洋調人到奴兒干,不是朱高熾不愿意做,而是死亡率太高。

    高麗人和倭國人都耐寒,修建奴兒干鐵道最好的人力,又有遼東使用閹工二十年之久,具備極其成熟的管理體系,這豈不是天時地利人和?

    金州的工業,北平的工業,加上奴兒干都司的河流運輸,前期所需要的運輸、工業物資都具備了條件。歷史上,洪武朝使用的是奴兒干的河流,建設了吉林船廠,通過各江與奴兒干各衛進行補給。

    天氣寒冷,有“不怕”冷的高麗和倭國人。

    前期道路不暢有高度發達的江河。

    最主要的是糧食富裕。

    朱高熾拿定了主意,多余的糧食,因為保存期不長的原因,留在倉庫里也是腐爛,把糧食拿出來消耗,不光不浪費糧食,又為大明的未來提供了光明的道路。

    “高麗流民遍地,民不聊生,太不文明了,作為上國,大明不能袖手旁觀,坐視無辜百姓慘死,所以大明必須要伸手。”

    朱高熾緩緩的說道。

    一旁的朱高燧牙酸了起來,他跟大哥一起長大,大哥什么為人性格,他難道還能不清楚,大哥說的話要反著聽。

    不了解大哥的人,會因為大哥左一個道德,右一個文明,被忽悠的暈頭轉向,真要是信了大哥的那一套,下場絕對會很慘。

    可奇了怪啦,人們還就被大哥迷惑的五迷三道,一直沒有人反思。

    姜賓知沒有朱高燧的想法,大明就是這么文明,太子殿下說的沒錯,靜靜的等著太子殿下的下文。

    “我準備成立奴兒干鐵道工程部,以工賑災的方式,從高麗吸收流民,在奴兒干修建鐵道,促進奴兒干的開發工程,各得其利。”

    以工賑災可不是美國發明的,中古自古就有。

    在《管子·乘馬數》一書中,就有管仲對于國家遇有大旱大澇之災的言論:“若歲兇旱水泆,民失本,則修宮室臺榭,以前無狗后無彘者為庸。故修宮室臺榭,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策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遇上大旱大澇的災年,百姓流離失所無法務農,生計沒有著落,則可以大興土木修建宮室樓臺,雇傭那些家境貧寒、窮困潦倒,連豬狗都養不起的窮人以做工為生。

    所以有的時候,修建宮室臺榭,不是為了君王觀賞享樂,而是實行國家投入建設以恢復民生的經濟政策。

    這就是后來所謂工賑的辦法。

    由于其具有“一石三鳥”之效,在災荒賑濟或公共事務中具有節省政府財政支出,防止兇年流民、盜賊產生等好處,為統治者所青睞。

    不過呢,首先是經濟要穩定,否則就算知道做法,官府也承擔不起,所以王朝末期,因為經濟崩潰,導致有工賑的辦法,也無法解決流民的問題。

    姜賓知眼睛一亮,太子殿下的法子,非常符合他的心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新县| 息烽县| 彭州市| 瑞金市| 海淀区| 尤溪县| 延长县| 绍兴县| 古丈县| 嘉义县| 鄯善县| 阳城县| 法库县| 睢宁县| 奉新县| 威远县| 沙坪坝区| 呼玛县| 舒兰市| 太仆寺旗| 军事| 孟连| 通道| 韶关市| 闽侯县| 东乌珠穆沁旗| 沂南县| 肥城市| 苏尼特左旗| 遵化市| 江川县| 龙口市| 靖边县| 汝阳县| 夏河县| 滦平县| 广宁县| 鲜城| 溆浦县| 子洲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