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高麗南王經過這次的災難,巨大的打擊下,很難再保持原來的態度,就算想要堅持也無能為力,臣認為可以聯絡南王,由大明商人們出手招募所有的流民,斷絕流民軍的根基。” “大明商人們也能借助這個機會,加強他們在高麗南部的影響力,朝廷不但保持了高麗的局面,不讓高麗南部因為流民軍自立,有脫離朝廷控制的態勢,又能穩固大明在奴兒干的基礎,可謂是一舉三得。” 果然是聰明人,與聰明人說話很輕松,朱高熾露出贊賞的眼神。 —— 原來的高麗都督謝貴病逝了,協守兵團解散,如今的高麗都督是周興,原廣寧的將領,朱棣還是燕王時,因為爭奪遼東的軍權,發生過沖突,曾登門王府,后來徹底歸服。 周興得到了朱高熾的旨意,帶著三千大明士兵,與大明武官指揮的一萬高麗中軍,控制住了京畿道和江原道的最南部地區,不讓流民竄入。 高麗國王李芳果也見到了大明的使臣,得知太子殿下的決定,要幫助高麗的宗室。 李芳果雖然痛恨李芳遠,可也不愿意流民打敗了弟弟,流民給了弟弟大的教訓,李芳果很滿意,可要是流民打敗了弟弟,并獲得了三道,就該李芳果坐立不安。 既然大明支持高麗宗室,李芳果全力支持,可是晚上又睡不著覺,擔心大明會不會與弟弟和好,威脅到自己的王位,又憂慮了起來。 李芳遠也很快見到了大明的商人們,他們帶來了太子殿下的要求,李芳遠的地盤,一半失去了秩序,特別是軍事重地茂朱的失陷。 不光忠清道的糧食運不來,現在連慶尚道的糧食也被阻斷了,又擔心兩地的糧草落入流民軍手中,越發壯大了他們的實力。 因為欠缺糧草,手里的軍心不穩,無法集結兵力,焦頭爛額的李芳遠,無能為力之下,只能答應大明商人們的要求。 高麗最有糧食的不是地方的兩班階級,而是大明的商人們。 大明商人們高興的支援李芳遠兩萬石的糧草,解決了李芳遠當下的急迫,李芳遠得到了糧草,立刻向軍士們補發了部分的軍糧,暫時壓下軍隊的不穩。 不久后,高麗南部秩序穩定的地方,大明各大商行不限量的招人,提出了一日三餐的口號,吸引了大量的貧民加入。 永樂十二年九月。 高麗南軍畢竟是正規軍,組織力高,不是短期的流民軍可比,南軍故意退敗,先敗后勝,攻克了流民軍,取得了大勝,扭轉了高麗南部的局勢。 朝廷大軍節節勝利,而流民逃亡越來越多的局面下,流民軍土崩瓦解,最后被圍困回礪山,這次沒有了意外。 此時朱高熾,早已離開平安都司兩個月之久,去了奴兒干都司,接見了各地上百位大明的土官們,達成了許多的一致。 修建鐵道的前提是穩定。 無論是塞南行省,又或者塞北地區,還是交趾,西部七省,南洋等,皆是先穩定后修建。 南洋除了老撾等地,其余并不算穩定,所以朱棣要南下。 朱高熾與各部土官維持了緊密的關系,大明工局各組織,與鐵道工程部聯合成立的奴兒干鐵道工程部,也在永樂十二年九月成立。 遼東鐵道、奴兒干鐵道、西部七省鐵道、南洋鐵道、國內各大鐵道。 煤礦、鐵礦、煉焦、冶煉、冶鐵、煤油、氨水、蒸汽機、鍛造機、高爐.一個產業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催生諸多的行業,例如煉焦催生出來的煤黑、煤油、氨水,也就是化肥需要的主材料,帶來的化工業等等。 工人們的收入增加了,軍戶們的糧食有了去處,大明的商品內銷外銷暢通無阻。 那些因為技術限制和時代局限性,高危低效的行業,由閹工和戰俘們代替,整個社會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大明的人口再創新高。 永樂二年的人口為一億零五十三萬六千余人,當初的許多少年已經長大,開始成家立業,第二次的嬰兒潮拉開了序幕。 永樂十三年春。 舊年的大明人口經過各地統計上報后,加上西部七省、平安都司、咸鏡道都司等邊地,得到官方認可,獲得大明籍的人口,為一億三千九百二十九萬二千余人。 非大明籍的人口,最多的人數在西部七省,其次是占城。 例如原帖木兒汗國的人口大概有兩千八百余萬,一分為二,大明控制的西部七省,大致有一千數百萬人,得到大明認可的,這么多年下來,也不到五百萬人。 “壯哉,大明恢復中華文明五十年!” “偉大的大明。” “五十年來的豐功偉績。” “皇帝陛下萬歲,太子殿下萬歲。” 大明各地在朱高熾返回京城的第二個月,下面的人有組織的爆發了熱烈的活動,街道上掛滿了條幅,各家商鋪門前放起了鞭炮。 舞龍舞獅,八仙過海,花船游街。 從奴兒干地區收購毛皮的皮料鋪子,在門口掛起了全店五折的勁爆消息,吸引了街道上的人流,商店內的商品一銷而空。 人們穿著皮衣,棉衣,毛料等各色料子的新衣裳,女孩子們頭上戴著各款式精美的頭飾,臉蛋上撲的白粉白粉,鮮艷的服色,襯托的越發美麗活潑。 “周員外,祝您家生意昌隆。” “好好好,同喜同喜。” 巷子里。 左鄰右舍的鄰居們來恭賀巷子里的商人,老者與子弟滿面笑容,和氣的站在門口,與每位街坊打招呼,送上他的紅包,紅包里封了一角錢,出手大方。 巷子外車水馬龍。 人山人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