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風拂糧花香兩邊。”
“吾家就在.岸上住。”
學生們佩戴著黑色的絲巾,祭奠被殺害的工人們,十幾名工人被殘忍的殺害,很快驚動了地方,通過報紙的傳遞,引起了全國的震驚。
金州的歌唱家編出的新歌,成為了大明當下最火的歌曲,每個學校的學生們都會唱。
孩子們擦著淚水,不知道誰開始唱起的這首歌。
保靖州宣慰司、石耶洞司、平茶洞司、酋陽宣撫司、溶溪芝麻子坪司,隸屬于重慶府的大大小小的土司,被第一時間召集了起來。
官員們審問他們,以查清楚是誰偷襲的鐵道。
經過多番的了解和走訪,矛頭多數指向了兔子洞李成廣。
李成廣是漢名,承襲太祖遺留的制度,給與各部自治,多年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百姓們經濟水平的提升,不光皇族勛貴大戶的權力被打壓,連帶著各部的土司也受到了波及。
許多的部落離開了大山加入了工廠,這些人又帶走了更多的青壯,人們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
京城。
因為暹羅緊張的局勢,其內戰一觸即發,大臣們商討著,如果暹羅的戰爭爆發,暹羅的國王更有優勢,還是南部的叛軍更有優勢。
他們想要扶持住暹羅的王室,又不想讓暹羅王室獲得太大的優勢,最后還擔心如果支持的力度不夠,萬一暹羅王室落敗怎么辦。
那時候就需要大明親自下場,面對付出成倍的人力物力,屬于朝廷廟算的失敗,這個責任會成為大臣們的污點。
“我認為新的勢力,必然比老舊勢力在武力上要更厲害些,否則如何能從老舊的勢力中脫穎而出呢。”朱高熾肯定的說道。
暹羅的波隆多羅阇,與暹羅國王羅摩羅阇,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兩人其實屬于同族,波隆多羅阇也是王族子弟,不過是很多代的旁支后裔。
沒有歷史可以借鑒,但是朱高熾憑借自己的經驗,認為沒有大明的扶持,波隆多羅阇多半可以打敗暹羅王室,至少能讓暹羅元氣大傷。
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需求。
大明需要局勢盡快穩定的暹羅,以讓大明順利的開始鐵道建設,而不是打上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暹羅,那大明在南洋的大鐵道計劃將遙遙無期。
太子殿下的看法,支持了楊士奇,楊士奇提出派遣部分大明軍隊進入暹羅,幫助暹羅王室盡快打敗叛軍的提議獲得了通過。
突然。
兵部侍郎送來了緊急的軍情,四川重慶府東南區域有土司作亂。
朱高熾看完了冊子,面無表情的發下給大臣們。
眾人面色復雜。
朱高熾想到了法律。
大明制定的法律,以及宋朝關于私人財產保護的法律,這些并不是憑空出現的事物,而是社會需求導致的問世,背后折射了文明的進程。
例如宋朝財產法的核心,誰的東西是誰的。
這個道理放在大明,人們很好理解,那么到了后世,人們認為本該如此,天經地義。
但是剛剛從原始部落過渡到私有制的社會,所有權是非常模糊的,并不是誰的東西就是誰的。你有的東西,要給我用用,許多人是這般認為的,并且沒有覺得哪里錯了,甚至為了爭奪,發生了激烈的爭斗。
思維決定了行動。
通過重慶府發生的這件事,朱高熾看到了背后蘊含的社會原理。
解決這樣的問題很簡單,發展經濟,經濟富裕了,人們的需求也就有了變化,思想也有了變化,順應時代的潮流,懂得保護自己的東西,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可是要解決經濟問題就需要穩定。
這也是朱高熾不太愿意插手各部土司內部治理的原因之一,自己做好了,但效果很慢,做不好則勞民傷財,還會導致戰亂。
只是呢,許多的事情并不以朱高熾的意志為方向。
事物發展的必然。
大明內地太富裕了,而山區太貧窮,那些山里的人,他們維持不下去,又沒有誰的東西是誰的思想,出山搶劫是必然的行為。
一般的山區,大明的官府早就開始主導移民,把百姓們遷移到富裕的土地上,改善他們的生活,并融入大明的社會資源分配體系過程。
但是很多的地方不行,因為那里有土司,大明官府的行為,觸犯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土司們沒有文化,沒有文字。
那些學習中華文明的土司們,相較而言很開明,不光融入了中華文明,也為部落的百姓帶去了更好的生活,屬于大公無私的性質,當然,不包括私人欲望方面。
例如云南的麗江土司。
麗江能成為云南富裕的地區,在明初的時候,當地土司就歡迎大明的到來,幾百年里,當地不光文化昌盛,還有云南最大的藏書樓。
連帶著明中末時期的徐霞客,寫下了大量麗江的文字記載。因為麗江王的開放,促成了當地文明的融合,為百姓們帶來了穩定安寧的生活。
不過有開明的人,也有自私自利的人。
正如后世,不允許偉大子弟們解放農奴的勢力存在。
問題不大,大明國力強盛,沒有土司敢明著拒絕,這些年來,雖然私下里有政治爭斗,但總體上保持了和睦,各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如果沒有變化,大明數十行省,將會共同進步,達到新的高度,成為最文明的所在。
掀桌子不行的。
掀了桌子,大明只能做出還擊。
朱棣去了占城,隨行的有朱高煦,朱能,張輔,京營的豕勇軍與忠勇軍也南下保衛皇駕,拱衛朱棣的安全,有些老的將領凋零,部分成長起來的將領,散布到西部七省,高麗,南洋等疆域。
突然間,朱高熾發現大明有些“空心化”。
指的不是大明內地沒有軍隊,而是沒有自己深刻了解的將領,這些年來,為了保持與朱棣的默契,自己和軍隊的接觸太少,很多新一代的將領,朱高熾并無太多接觸。
對軍隊將領的信任問題不大,主要是不了解將領們的能力。朱高熾要的不是能打敗土司的將領,需要的能顧全全局的將領。
開國功勛已經無存。
陳亨、房寬、張玉、陳賢、徐忠、徐理大批的歷史上靖難功臣也已凋零,陳珪病重臥床,郭亮太老,丘福脾氣火爆,不適合擔任主帥。
顧成老將軍也告病,根據他家人向朝廷上奏的消息,估計熬不過今年。
連王真也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