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利益交換-《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3/3)頁
隨著貿易的繁榮,筑紫都司成為了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早就超過了琉球。
商人們從海外各地帶來了各種珍貴的商品,如絲綢、瓷器、茶葉等,還有大宗貿易貨物。
這些商品在筑紫都司市場上進行交易,然后通過海運運送到狗奴國與倭國的各個角落,筑紫都司地區的港口也因此成為了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來自大明各地的商人們在這里聚集。
有浙江行省的,廣東行省的,福建興盛的,還有平安都司,高麗藩屬國,南洋各地等等。
各自的風俗和文化傳統,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這種文化的交流不僅豐富了當地駐軍的生活,也為筑紫都司的文化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從軍隊退役下來的莊園主們,他們有優越的生活條件,充沛的購買力,包括大明自鳴鐘等奢侈工業品在當地也能得到暢銷。
甚至有莊園主不計成本的購買水泥等商品,花費大價錢在土地上建立大明式樓房。
隨著筑紫都司的富裕,反觀狗奴國與倭國國內破產的武士們,他們又能輕易招募到流民,乘坐簡易的舟船開始當起了海盜。
比較起數十年前的倭寇,他們的船只更小,可是數量更大。
不光是騷擾自己的國家,也襲擾筑紫都司的航海線,所以打擊這些猶如蟻賊一般的小海盜群體,成為了大明海軍最為頭痛的對象。
消滅他們不難,難的是發現他們,追趕他們,以及滅之不絕。
今日殺了一批,明日又興起數批。
隨著船只的增多和航線的繁忙,無數的小海盜在老家也只能等死,惟獨在海上還有一線生機,于是更加的活躍起來。
利用海洋的隱蔽性,對過往的船只進行搶劫和襲擊。
商船不愿意發生傷亡,每名水手的犧牲,所屬的商行需要付出不菲的撫恤金,所以商船遇到躲不過的海盜,哪怕對方人數稀少,認真打起來并不會輸,可還是寧愿給一筆糧食充當過路費。
糧食在國內很便宜,對于商人們而言九牛一毛都不算。
可是貧窮到了極致的小海盜們,他們還真就只需要一口飯吃,如此下來,雙方竟然達成了平衡,唯一頭痛的只有海軍了。
大明商人們向海盜們交付過路費,他們沒有太多的意見,可是御史不會同意,在御史眼里這是大明的恥辱。
倭國的水師不被大明海軍放在眼里,于是大明海軍的戰艦以兩三艘為小隊,加強海軍的建設和在海上的巡邏力度,如此下來方減緩了海盜群體擴大的態勢,可也談不上杜絕。
如今戰事的苗頭浮現,這些存在了多年的小蝦米成為了眼中釘,影響大軍海上補給航道的威脅。
大明的海軍開始集結于筑紫都司,上百艘的戰艦鋪滿了港口。
隨著一聲令下,整個海域被封鎖了起來,進入了為期三個月的高強度平滅海盜時期,高大的戰艦追著簡陋的舟船跑,光戰艦的燃煤費用都補不回來。
上百艘戰艦的規模,每一日的費用都是天文數字。
對于倭國的戰爭,其實已經開始了。只是倭國方面并沒有什么反應,他們就算猜到了也無能為力,只能被動的防守,更不提大海上的爭鋒。
多年前的應永之戰,吃了大虧的幕府軍就再也不敢于大海上和大明海軍爭雄。
如果陸地上他們還能搏一搏,視死如歸的發動沖鋒,那么在大海上卻是靠近大明戰艦都做不到,無論是航速還是大炮皆不是一個時代。
技術的發展,大海上最先體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