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LCA項目包括飛機發動機在內的關鍵部件都是從國外引進的,但受國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研制工作的進展卻異常緩慢。 這就使得該項目的成本由最初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估計的330億盧比(約合7.43億美元)提高至 577.8億盧比(約合13億美元)。 但更可悲的是,直至2001年1月4日首架驗證機升空,印度就已耗資 6.75 億美元了。 一拖再拖了三十多年后,LCA不僅沒能給印度人帶來光輝,總包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卻已經吃下了近50億美元的國家撥款! 目前,LCA戰斗機仍是個沒有形成戰斗力的“和平鴿”! 而就是這種買了全世界知名武器公司零部件、設備組裝而成的“先進戰斗機”,卻被吃了十三億納稅人血汗錢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昧著良心的向印度空軍要價8500萬美元/架! 這就難怪印度空軍寧愿伸頭給俄羅斯和法國坑,也心甘情愿了…… 楊越的魔改挖掘機研發項目雖然也是不計成本式的投入,但顯然不能與財大氣粗的三哥比。相反,他這邊的系統人才是想著辦法的省錢,能省一點是一點! 為了讓魔改挖掘機未來具備更多功能,適應更多的應用場景,負責研發的三名學士為其設計了十分復雜的機械臂。 這條高速高精度的五軸伸縮式機械臂,每個小臂內部不僅要容納伺服三極電機系統,還要分別容納為頂端各類工裝器具、各類別傳感器、多臺不同型號電機服務的各種管線,其中包括供電的電纜線、供水的水管、通信用的光纜、其他液體專用的耐腐蝕管道等…… 水電一起走,而且整臺挖掘機又是一個巨大的導體,就需要為其定制各類的防短路保護機制! 不僅所用的水電線路質量要好,還要裝上電流阻斷器等電氣保護設備。而除此之外,機械臂小臂內測,還需要噴涂上厚厚的絕緣漆,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安全。 可在狹窄的機械臂內測噴漆,卻絕對不是個簡單的活計! 力士那么大的塊頭自然不能指望,但身板較小的精工也鉆不進去。就連最瘦小的巧匠勉強鉆進去也無法動彈,又怎么能進行噴漆作業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