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連海商會內部的第一條消息對楊越沒什么用,但第二條消息卻著實讓他眼前一亮! 這是一條重大政策利好的內幕消息。 而且,這絕對是和楊越最息息相關的一條信息。 甚至,單這一條信息的價值就足以抵得上楊越入會繳納的100萬元年費! 那到底是什么消息呢? 原來,是關于工程機械的政策利好消息,而這條消息又與國家重大戰略的“一帶一路”有關!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天朝****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 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提到絲綢之路,人們總會想到天朝古代的王牌出口產品絲綢、瓷器、茶葉,但在新絲路上,天朝重點出口的卻是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港口裝備等用于基礎建設類的機械裝備,甚至還有自家的工程建設標準。 這個畫風是不是和古代差別太大了? 其實,這是因為“新陸上絲綢之路”和“新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甚至終點的歐陸發達國家的基礎建設都落后了,難以適應暴增的國際貿易,而必須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那些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當然不能和前些年大規模發債搞基建、炒房地產的天朝地方政府比…… 天朝農民都懂的道理“要想富,先修路”,人家外國專家學者當然也懂。 不懂的自然可以看天朝這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些國家的需求暴增,就正好讓天朝相關的過剩產能出口賺錢去了,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經貿合作框架,本質上就是一種產能輸出。 那沿線國家太窮,搞不起昂貴的基礎設施建設怎么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