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跟著玉柱一起出宮的,四名跟著一起來的御前帶刀侍衛,分列廳門的兩旁,隔絕了內外。 玉柱面朝大門,背對香案,沉聲喝道:“皇上口諭。” “奴才安布祿,恭聆圣諭。”安布祿趕緊跪下接旨。 “著玉柱,密審戴梓,刑部安布祿協之,欽此。” 安布祿一聽是戴梓的事兒,不由暗暗松了口氣。 從奉天抓回戴梓,乃是皇帝下的密旨,刑部不過是執行旨意罷了。 所以,戴梓被抓回來之后,一直被單獨關押在欽犯的牢內,和任何人都無法接觸。 有意思的是,抓人的是安布祿,提審的卻成了玉柱。 以安布祿的從政經驗,他雖然不敢問,卻猜得到,這里頭的事兒,小不了。 在安布祿的親自陪同下,玉柱進了戒備森嚴的刑部大牢。 一路經過了十幾道關卡,最終來到了一間單獨的小牢房的柵欄外。 只是,石壁上只插了一只火把,光線太暗了,玉柱也看太不清楚小牢房內的情況。 “掌燈。”隨著安布祿的一聲令下,不大的工夫,四周的墻壁上,先后亮起了十幾只火把。 這一下子,玉柱看清楚了。就見,一個頭發花白的中年男子,正呆坐在鋪滿了草席的地面上。 戴梓始終垂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居高臨下的玉柱,因為視線的角度問題,也看不清楚他的相貌。 玉柱扭頭看著安布祿,卻沒吱聲。 安布祿被提拔為刑部尚書之前,乃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三法司的頭頭腦腦們,都是辦老了案子的人精。 即使玉柱啥都不說,安布祿哪能不明白呢? 隨著安布祿的吩咐,跟來的官員們和差役們,在訥章的率領下,都退出了牢里。 清場之后,牢里就剩下了安布祿、玉柱及四名穿著黃馬褂的御前帶刀侍衛。 小牢的旁邊,就是專用的審訊室。 玉柱是奉旨欽差,他坐了書案的正中,而安布祿則坐到了側面。 兩名御前帶刀侍衛,將戴梓架了進去后,玉柱這才看清楚戴梓的面容。 怎么說呢,戴梓的頭發花白,形容憔悴也就罷了,居然天生就是鷹勾鼻,這確實十分影響觀瞻。 按照這個時代,普遍迷信的相面說法,鷹勾鼻被認為是陰謀家、野心家以及小人的面部特征。 嗯,面相不好,難怪戴梓會被南懷仁那個洋鬼子,給坑慘了。 別人不太清楚,玉柱的心里是有數的,南懷仁故意要陷害戴梓,其實是因為巨大的利益。 當戴梓仿制出佛郎機炮,并實驗成功之后,南懷仁就想殺了戴梓這個武器天才,以永除后患。 包藏著禍心的南懷仁,捏造了“溝通東洋”的罪名,故意誣陷戴梓。 只是,因為康熙畢竟還是愛惜人才的皇帝,并沒有殺掉戴梓,而僅僅是將他流放去了奉天。 (ps:后面追得很緊,拜托月票的支持,幫玉柱站穩前三,多謝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