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既然戴奧尼亞重步兵多半由預備公民組成,他不相信這些半年前還是自由民、從未有過任何重步兵作戰經驗的新手能在半年時間內掌握重步兵的戰斗精髓,這就是他的信心所在。他堅信即使克羅托內士兵深處逆境,依然能堅持到腓拉得福斯軍隊的到來。 …………………… 在戴奧尼亞軍陣中路后方高高豎立著一桿大旗,頂端同樣鑲嵌的是冥王哈迪斯雕像,但體積明顯比軍團軍旗大,旗面也大,上面只繡有“戴弗斯”很大的金色字母。 戴奧尼亞聯盟現有三個軍團,戴弗斯當然得退位讓賢,回歸他本來的職務,按照舊有的傳統,執政官本來就兼任城邦軍隊指揮官,因此戴弗斯在聯盟軍隊中的最高職務是戴奧尼亞聯盟軍隊總指揮官(即最高司令官)。 此刻,戴弗斯同樣在關注著對岸敵人的動靜。 “司令官大人,敵人有部隊向下游去了!”亞里斯多克拉底大聲提醒,作為戴弗斯看中的人才,戴弗斯有心像亞西斯特斯一樣全面培養他,因此作戰時也讓他跟隨,但畢竟他還只是自由民,所以只能暫時冠以書記員的名分。 戴弗斯早就等著這一刻:“托爾米德!” “司令官大人,請下令!”托米米德的這一聲回答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原本克羅托內快速的進軍大大出乎將領們的意料,在尼烏圖姆、拉俄斯的軍隊無法及時趕到的情況下,雙方的兵力相差有些大。在軍議時,不少人都提出:放棄增援卡斯特隆,堅守圖里伊,以等待援軍到達,再行決戰。但戴弗斯力排眾議,堅持要把戰線推進到卡斯特隆,出于長久以來建立的威望,眾人最終被他說服。 他征召了圖里伊、阿門多拉臘所有參與訓練、并能作戰的公民和登記在冊的自由民,甚至還有部分剛到圖里伊的自由民,這確實冒了很大的風險,要知道此時戴奧尼亞的大軍集中在卡斯特隆,后方的圖里伊、阿門多拉臘,除了港口有少數部隊外,幾乎沒有任何防御力量。如果克羅托內的艦隊在緒巴里平原的海岸上登陸,那么戴奧尼亞一時半會是無法抵御的,但戴弗斯就敢做出如此大膽的行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