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兵部的意見呢?”永隆帝強壓住內心的懊惱和憤懣,低沉著嗓音道。 “臣和子舒商量過,為了避免引發京城內動蕩,此事亦順不可逆,如何來處置,我們覺得還是要看永平府那邊和內喀爾喀人的談判結果,這邊我們已經安排人去永平了,一方面了解談判進展,另外一方面也把朝廷的意圖傳達給永平方面。” 張景秋也被此事弄得極為被動,他也知道皇上肯定對此事十分不滿,但是這卻和兵部沒太大關系。 這消息從哪里傳出去的,現在查也肯定查不清楚,知道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就那么幾個,但實際上如果要仔細盤查,起碼也能牽扯出幾十人,要從這么多人里查出誰泄露了秘密,基本不可能。 問題在于誰有這么大能耐煽動京營士卒出營鬧事,這才是關鍵。 陳繼先肯定有責任,但是三日前陳繼先就稱病不起,皇上還差太醫去看過,的確是患了足疾,腫得厲害 得厲害,難以出門,但沒想到卻在這個骨節眼兒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現在陳繼先已經帶病回到了京營兵營中坐鎮,局面穩定下來,應該不會再出什么差錯,但影響卻傳出去了,誰都知道京營數萬人被蒙古人俘虜了,朝廷怎么來處置,直接關系到京城內外的穩定。 “都交給馮鏗來處理?”永隆帝陰著臉,雖然知道這應該是最穩妥之舉,避免朝廷被推到第一線,萬一談不好,也還有一個退路,但是這種感覺卻很不舒服,尤其是被有心人擺了一道。 “皇上,這種事情拖一拖,緩一緩,讓百姓知曉朝廷并未置之不理,正在積極處置,民眾情緒就會慢慢緩和下來,……”張景秋解釋道:“再說了,如果談到有一定結果,不妨讓紫英回京一趟。” 見永隆帝目光望過來,張景秋瞥了一眼低垂著眼瞼的左都御史張懷昌,見皇上沒有表示,這才沉吟了一下繼續往下說。 “臣在想,既然紫英敢和宰賽面談,肯定已經讓內喀爾喀人不敢輕言一戰了,起碼在永平府那邊是如此,很多情況兵部這邊也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細節,如果還能談得一個更好的結果,那何樂而不為呢?屆時皇上也可以問一問紫英的具體情形,并給予指示。” 張景秋的話讓永隆帝明悟過來,對京營這幾萬俘虜的如何處置應該是有一些余地的,但具體用什么策略方式,具體條件,都還要斟酌。 張景秋也意識到,想必馮紫英也正是考慮到這里邊很微妙而復雜,才會讓尤世祿先把消息傳遞到兵部,這邊永平府給通政司的公文才沒有提及這一點。 這個馮紫英在某些方面還真的學到了喬應甲這個老狐貍的風格,滴水不漏,靈活有度,比起他另外一個師尊齊永泰這方面就要活泛許多。 張懷昌也聽出了張景秋和皇帝之間是有某些不足為外人道的默契,尤其是張景秋那意味深長的一停頓。 不過他也假作不知,安靜地等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