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藏書之路-《我的回憶錄之五十有二》
第(1/3)頁
盡管我的讀書之旅可以勉強追溯到1歲多,但藏書之路確是應該始于我小時候買小人書之后。
隨著小人書慢慢增多,慢慢開始有了藏書的意識。
那時候買書的渠道比較單一,只能在新華書店買,后來又加上了兩個有賣書柜臺的商店,還是以國營店面為主。
一本一本慢慢地增加到兩個木頭書箱,我還記得一個是木頭本色的,一個是淺綠色的。
那時還沒有書架,只是買完了看完后就鎖到書箱里。
慢慢地到連評書什么的加一起有了600本左右的規模!然后累積到現在變成了16個書柜還得雙層裝的1萬3千多冊。
因為我知道1萬3千多冊的圖書是什么概念,所以對最近微信中常有廣告商發布的一個書架能裝1000冊圖書的虛假宣傳極為不滿,還曾在人家的微信下發言挑釁,還是不夠成熟。
但至少能憑直覺知道這個騙局主要問題在哪里也是一種能力,特別此事還表現在數學上,對夫人和女兒總誤以為我作為文科生理應數學不好給予了一定的回擊。
1萬3千冊圖書自然是極多的。現在有時站在書架前也想不明白,怎么就買了這么多的書!
喜歡求真的我細細想了一下。
首先從來源上看。
第一種是因為喜歡自己買的。我絕大多數的書都是這樣來的,因從小愛看書的原因,看到喜歡的書總是要想方設法的買到。這點和喜歡喝酒的朋友愿意買好酒,喜歡新衣的美女們買新衣服一樣。
各有所好!
第二種是朋友送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喜歡書,所以他們買重的書或是看過后不想保留的書,基本上都會第一時間問我或直接裝個袋子送給我。這里邊有許多不錯的書,比如虹偉美女一下子送了我三袋子書,比如明慧美女送我的《王安憶自選集》,比如滿坡同學送我的百家講壇閻崇年先生的《康熙大帝》、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等,比如冬陽美女送我的《齊白石畫選》,比如當年薛智慧送我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小人頭版魯迅散文集(我還清楚的記得是13本)......不用感謝的還有田冀江。
還有母親的同學于芹阿姨,把她去世的父親的藏書兩大箱郵寄給了我,我極為珍惜地放到書架里。當年因為通信不暢,并沒有第一時間表示謝意,但身為天蝎座的我,對于別人給予我的好處是根本不會忘記的,這些書我從她父親那里傳承了下來,沒有中斷……作為愛書人,我深深理解這種意義。
第三種是別人淘汰不要的。雖然這個來源和第二種略有相似,都是別人淘汰下來的,但和第二種朋友送我的書不同的是,一個是別人主動送我的,一個是我從別人要扔的書堆中翻撿出來的;一個是我需要感謝并牢記的,一個是不用感謝的!
不要以為別人淘汰的書就很差,其實里邊有很多相當不錯的書。
真是很不錯的書。
其次從渠道上看。
最喜歡的仍然是舊書攤。每到一地,我第一必去的地方一定是舊書攤。
很多人不明白,這是一種情結。當舊書攤隨著城市規劃慢慢消逝不見以后,那種淡淡的憂傷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我曾在《再見琉璃廠,再見琉璃廠!》一文中寫道:
當我第四次來到琉璃廠時,若大的榮寶齋有一時間段只有我一個顧客,清靜而蕭條,一如我專程趕到的報國寺,當年相當繁華的書市已經被哪個不知名的弱智規劃到一個個小屋中,當年車水馬龍的賣場成了停車場,早沒了當時的人氣。十幾間小格子間成的一個個小屋里,只有我一個顧客。25萬的房租(五年一次交清)讓這里的書成了天價。
同樣售賣天價書的地方還有潘家園。
隨隨便便的幾十本小人書(許多封面不整或缺少封底的極普通的)開口就是一千元!
心中的圣地轟然坍塌。
當年的琉璃廠之所以能成為我心中的圣地,不是因為一套印刷精美的《榮寶齋》畫冊,不是因為我在這里知道了潘家園、北總布胡同32號,也不是因為我從這里買了大量的郵票、小人書和美術書籍用品。
這些都不是根本的。
根本原因就在于這里曾經有過大量的我們這些偏遠小城所沒有的、我們這些偏遠小城的人根本沒見識過的資源以及由此累積形成的文化底蘊,以及由此產生的猶如向往當年的延安寶塔山一般的朝圣心理。
這些城市中的舊書攤也是各個城市文化底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骨子里的優雅。現在幾乎再難見到那些在我生命中有著重要地位的舊書攤了。
上次去天津,百忙中逛了一下舊書市,因為時間緊,只買了74本書,略為遺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昔阳县|
新邵县|
罗定市|
黔西县|
常宁市|
南皮县|
嘉祥县|
峨边|
婺源县|
鱼台县|
万荣县|
昌江|
江津市|
忻州市|
泾川县|
连江县|
屯留县|
团风县|
武胜县|
依兰县|
平罗县|
大兴区|
东至县|
江安县|
台山市|
霸州市|
清新县|
焦作市|
随州市|
西昌市|
乌拉特中旗|
昂仁县|
平顶山市|
苍溪县|
岳普湖县|
都江堰市|
乌兰县|
共和县|
镶黄旗|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