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住手!陛下有令,所有城衛軍立刻返回大營不得擅動,長公主即刻前往皇宮面圣。”董仲舒瞥了眼下方激動的儒家弟子,以及不下兩千殘破的尸骸,心情復雜不免多了幾分嘆惋。他聲若龍吟,震懾全場。 “還請董師為我等尋一個公道。”下方有人聞言,頓時滿臉悲憤地跪倒在地,聲若杜鵑啼鳴般悲戚。 其他人聽到這里紛紛醒悟過來,不管今日之事起因到底為何,長公主如此肆無忌憚的虐殺儒生,實乃天怒人怨的大事。若是不能將之繩之以法,儒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在此地慘死的同窗如何能夠瞑目。 如今董師到來,不正是與之計較的好時候? “請董師為我等尋一個公道。” “請董師......” 眨眼間,下方的儒生們跪成了一片,紛紛悲痛萬分地高吼道。 文武百官神色微變,其中有人事不關己,有人滿臉怒色,更有人隱隱露出喜色。雖說蘇威等儒家弟子在朝堂受挫,但儒家已經稱雄天下數百年,朝中八成都是儒家出身,哪怕不是正統的儒家弟子,也都受過相當的儒家文化教育。 之前長公主屠戮儒生,他們固然不敢妄言,生怕因言而獲罪,甚至因此罪及家人。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支持長公主的作法,只是因為他們畏懼莫塵的威勢,畏懼大晉的力量。此時他們看到董仲舒出現,以及眾儒生的情愿,很多人紛紛露出了不可明言的笑容。 呂大儒更是滿臉笑容,而后悄然向后退去。 身為董仲舒最器重的弟子之一,他對師父的性格最是了解。先不說董仲舒身為儒家最排斥諸子百家的強者,單憑他對儒家的深厚感情,就不可能置之不理。 雖說呂大儒不指望董仲舒能夠為此與大晉拼命,他也不想如此。但他相信,以董仲舒的實力與地位,哪怕是始皇帝也不敢小覷。 此次儒家雖然損失大了點,但他感覺自己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董仲舒神色有些陰沉,怒視下方激動不已的儒生,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地嘆道:“陛下仁慈,念及爾等乃是受人蠱惑,不再追究爾等今日失禮之舉。你們還不速速離去,莫非想要造反不成。汝等身為儒家弟子,不想著誦讀圣人教誨,修身齊家平天下,反而,哎。” 董仲舒嘆息一聲,怒而甩袖離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