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哭完之后,梅蒂恩的臉上還殘留著些淚痕,客廳內的氣氛也還有些尷尬。 兄妹兩人都沒開口,或許是不知道該什么好。梅蒂恩倒是想道歉,但不知道為什么,對不起這三個字就是不出口,明明以前不是這樣的;林格倒是沒有沒什么情緒,他只是在想一件事而已。 楊科先生曾認為梅蒂恩的性格,不足以擔當駐堂牧師的重任,便將這個職責托付給了身為兄長的林格,可實際上,或許是受童年經歷的影響,當時的林格更喜歡在校園中度過的生活,他想過自己畢業后會繼續讀書,進入大學深造,選擇最喜歡的歷史科目,直至有一成為一名學者,卻對站在祭臺上向信徒們誦讀教典毫無興趣。 經歷了反復的掙扎后,他向楊科先生坦誠了這件事,本以為會被斥責,沒想到那個男人聽完后,只是愣了一下,然后臉上浮現出無奈的笑容:“是嗎,那就沒辦法了。” 他是這么的,搖了搖頭,既有些惋惜,似乎也有些自責。 可林格不知道楊科先生為什么要自責,明明該自責的人是他才對。身為人子,卻無法回應養父的期待,無法報答他收養自己,給予自己食物、衣服、住所以及家饒這份恩情,這種行為已經可以用忘恩負義來形容了。所以,像他這樣自私自利的人,或許并不適合成為一個神圣的牧師吧,更沒有資格代女神傳播祂的福音。 不可思議的是,楊科先生似乎有種看透人心的力量,因此也一下子就看穿了林格的想法。 他輕笑一聲,伸手拍了拍養子的肩膀,溫聲道:“不要感到愧疚,也不必為此自責,林格,孩子能勇敢地出自己的想法,是父母最高心一件事。我不會強迫你去做什么的,你是獨立的人,是終將離開這雙羽翼的庇佑自由翱翔的雛鳥,待風暴來臨時,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只是有一點需要謹記,那就是不要傷害他人,也不要傷害自己?!? 這是塵世眾生最容易走錯的兩條路:要么傷害他人,讓無辜者傷心落淚;要么傷害自己,讓家人與朋友傷心落淚。如果一個人能堂堂正正地出“我從未傷害過他人、也未曾傷害過自己”的話語,那么,他無疑擁有著世間不尋常的品質,注定要度過完美而毫無缺憾的人生。因此,這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卻蘊含著楊科先生對養子最殷切的期盼。 “可是,”尚未明白個中道理的男孩有些猶豫,“心教堂怎么辦呢?” 難道要交給梅蒂恩嗎? 林格很清楚,梅蒂恩比自己更不適合成為一名牧師,因為她太善良了,也太純粹了,而信仰從來都不是那么善良和純粹的事物,有時候,它是被社會裹挾著改變,身不由己。 “是啊,怎么辦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