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以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為例子,布列塔尼亞王國正面臨索羅亞斯特王國的侵略,十分國土淪陷八分,王族貴胄棄都南逃,亡國之災已如滅頂,隨時都可能降臨;明蘇利亞王國內部分裂,邦國林立,不僅持續了近百年的內戰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自民間燃起的革命火種也正以燎原之勢蔓延,即將把古老的王國秩序焚為灰燼。
至于看起來最為和平的白色城邦聯合王國,實則卻是內部腐敗最為嚴重的國家,殘酷的王權與貴族政治壓迫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喘不過氣來,而宗教的墮落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僅是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其中活躍的教會便多達三十余個,執政官、僧侶與貴族勾結,向民眾征收種類繁雜、超過兩百五十七條名目的重稅,以供他們修筑起豪華的別墅、莊園和修道院。
越來越難以忍受壓迫的民眾,終于在宗教改革的推力下,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戰爭,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一起義”,不僅是因為這場戰爭爆發于當年的十月一日,同時也是因為起義者們以反抗十一稅為號召,迅速贏得了人民的響應。
自此,西格里達大陸自南至北,由東及西的廣袤大地上,全都陷入了戰火與紛爭之中,亂世啟始,英杰偉才如星雨墜地,紛紛劃過了歷史的星空,留下轉瞬即逝的光輝。然而,在這漫夜閃爍的流星之中,唯獨能被當時的人們稱頌、被后世的人們銘記的,只有三個人——
率領志士軍團于危難中奮起,擁立光復女王維多利亞,并建立大布列塔第二王國,僅用半個世紀的時間便興復王室、還于舊都,為布列塔尼亞饒國家重塑了精神與意志的偉大元帥:拿破侖。
宣稱自己擁有古沃倫姆夫王朝血脈譜系,以強硬手段廢黜了鐵十字君主的統治,登臨王位后仍親身上陣南征北戰,一個個征服了那些分裂的邦國,使其重歸明蘇利亞的旗幟之下,并且也殘酷地撲滅了民間的革命火種,因其霸道和勇武而被敵人們畏懼地稱之為“紅須魔鬼”的紅胡子王:巴巴羅薩。
以及最后,身為古老的“圣主教”唯一遺留下來的信徒,卻率領神圣聯合軍與麾下的十二名騎士,為人民挺身而出,反抗王權、貴族與教權的暴政,最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因其來歷神秘,誰也不知道她究竟從何處來,也不知道她最后又去了哪里,人民懷疑是她上賜給這片土地的瑰寶,因此親切地稱其為:主賜的圣女,貞德。
每一個白城人,甚至不是白城共和國出身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從沒有不知道圣女貞德的事跡的,除了她的勇敢、正義與時常在戰場上引發的神跡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她與麾下十二名主賜騎士的因緣與情誼了。
在維申磕山中,與薔薇騎士蘿絲蒂亞的初遇,一生高傲從未向任何韌頭的金發少女,一見面便被這位圣女的風采與氣度折服,單膝跪地,行以騎士之禮效忠,并帶上追隨她的三百名騎士侍從,加入了由圣女統領的神圣聯合軍,一同為那平等與正義的理想奮斗。從此,在圣女貞德活躍的每一處戰場上,都能見到她持槍護衛的身影,猶如薔薇般高潔,又洋溢著熱情的氣息。
因自己的失誤,致使軍隊身陷貴族與教會大軍的圍困,因而深深感到自責的炎騎士莫德里奇,于絕望中聽見了來自圣女的鼓舞,終于重新獲得了勇氣,單槍匹馬入陣,以流星之勢沖破列軍的封鎖,將援軍即將抵達的消息傳遍戰場,使衰落的士氣重新振作了起來。而之后,圣女貞德的軍隊也果真抵達了戰場,戰局就此扭轉,一場偉大的勝利解放了北羅蘭德行省的所有城市,這究竟是偶然,還是一種基于命閱神秘力量,至今無人能夠解釋。
總是以貴公子的形象出現在戰場上,相貌英俊,風度翩翩,因而受眾少女的追捧,卻也讓人覺得根本就不像一名騎士與戰士的槍騎士貝格威爾,因為仰慕圣女貞德而加入神圣聯合軍,平日里的做派與風格都常遭人詬病,更有人認為他的存在,根本就玷污了神圣聯合軍那偉大崇高的理想。每次聽到這種話時,圣女都會微笑著搖搖頭,糾正道:貝格威爾是一名真正的騎士。于是,在最終戰中,渾身浴血的貴公子頭一個登上了首都楓丹白葉的城頭,并隔著三十公里的距離,一槍刺穿了王宮上飄揚的偽王旗幟,直言這是獻給圣女和神圣聯合軍的禮物,當時親眼目睹了這一幕的人,此后余生再沒有過他不配當一名騎士的話語。
……
圣女貞德及其麾下十二名主賜騎士,為了解放白城的子民們,幾乎走遍了王國的每一個行省,在歷史悠久的圣但尼行省上,同樣流傳著其中一位主賜騎士的故事,即林格剛才提到的,格蘭吉尼亞的白騎士希伯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