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協對畢嵐記憶深刻,不是因為他給亡父劉宏進獻采女數千人,而是因為他身懷奇才。 靈帝時大修宮室,掖庭令畢嵐受命鑄銅人四座列于蒼龍、玄武闕,鑄四鐘,各容兩千斛,置于玉堂及云臺殿前,還曾鑄輸水裝置,被稱為天祿蝦蟆,轉水入宮,并做抽水機械“翻車渴烏”,用以吸水灑路。 想到這,劉協不禁惋惜,若是讓畢嵐成為發明家,想來他能做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只可惜,他是宦官,還是掖庭令,為了投靈帝所好,天下便巡采女,一時間脂粉充斥宮殿,被殺也是罪有應得。 大太監幾被殺絕,一時間掖庭令居然沒有任命。這也是呂珺和董白能夠自由出入宮殿的原因。 否則,她們想要尋找劉協,必須經過掖庭令,若是掖庭令不允,她們都不能來找劉協。 突然間,他意識到,掖庭令這個職位權力太大,如今嬪妃尚少,無掖庭令倒也無妨,但若是后宮嬪妃增多,每個人都能隨時找自己,那自己真就成了昏君了。 如何將掖庭令的權力限制,成為只服務于他的職位,而非狐假虎威的角色。 朝臣們在外面為選納采女之事吵翻了天,而劉協卻想著如何有效管理后宮,而不致讓后宮生亂,變得烏煙瘴氣。 若是諸朝臣知道劉協此時所思所想,估計會指著他的鼻子道:無道昏君啊! 對于諸朝臣的爭吵,劉協并不打算參與,也不想調停,此時吵鬧有多歡,背后扎刀才會有多狠。大臣不睦,皇帝才放心。 沒想到,他也不得不走到這一步。靠著制造朝臣之間的內斗,來保持自己超然的地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