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始皇既想要秦法維持統治,又想用儒家思想來愚民?!? “因而試圖構建一套君儒臣法?!? “但大秦是以法立國,當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大秦的體制就已崩潰了?!? “而今的大秦,只是靠過去的勇武,在強行支撐罷了?!? “然枯葉又豈能真擋得住火勢?” “誠然。” “始皇做了各種補救?!? “弄出了一套‘五德始終說’,將儒生趕出朝堂,獨掌‘仁政’的解釋權,還有就是以吏為師、以法為教,但始皇卻是忽略了一點,并非人人都有始皇那般的手腕。” “法家分勢、術、法。” “申不害變法,主要就是用術來馭群臣,但僅僅只擇之一,韓國尚且很快衰弱,何況要三門兼具?” “這對君主的能力只會很高?!? “后世又有幾人能達到始皇這般政治高度?” “就算大秦勉強支撐了下來。” “最后也成不了所謂的君儒臣法,亦或外儒內法?!? “只會變成外法內儒、外儒內儒?!? “一個以法立國的國家,君主卻主動背棄了法,那這個國家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始皇的布局,我并不看好?!? “無論是扶蘇上位,亦或其他皇子,他們都玩不轉?!? “只會落得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偏僻小屋靜如幽谷。 嵇恒的聲音持續地回蕩著。 “雖然我不看好始皇的布局,但這的確是始皇能想到的最好安排?!? “諸子百家,經百家爭鳴后,有四家提出了自己的治世主張,這四家分別是道、法、儒、墨?!? “但戰國攻伐數百年,墨家分裂,道家黃老之學,雖有所起色,但在中央集權之下,無為而治,顯然不為始皇接受,法家自商鞅后,就已是儒家的另一種形態,儒法合流,再則法家的這一套,只適合亂世,并不太適合治世。” “儒家講有教無類,經過數百年傳學,門下弟子遍及天下。” “戰國后期,儒家的確入了邪路,但因門人眾多,誤打誤撞之下,卻回答了其他百家無法回答的問題。” “德性!天命!” “以及靠什么治天下,坐天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