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我的存在,已經(jīng)影響到了你們的獨立思考,你們遇事下意識會詢問我的建議,若我再繼續(xù)跟隨,你們這次的重走開國路,終究只是走了個過場,空洞的了解一下歷史,除此之外,并沒有任何收獲。” “也毫無意義。” “大秦公子要有自己的想法!” “活在別人的陰影下,的確能過的安穩(wěn),但注定沒有前景。” “作為后人,我們應(yīng)當(dāng)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更進(jìn)一步,而非是在前人的陰影下納涼遮陰。” “而且你也需想明白一件事。” “作為大秦公子,你要考慮的不是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公子,而當(dāng)是天下需要什么樣的公子,或許你做不到盡善盡美,但只要沿著這條道路前進(jìn),注定不會做錯太多。” “你雖年過三旬。” “但就你的處事而言并不成熟。” “也缺乏自己的依據(jù),太容易受到他人影響了。” “誠然,始皇的存在,對你們的影響太大,但成熟的表現(xiàn),未嘗不是脫離始皇的影響,生出自己獨立的思考。” “這才是成人!” “沒有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終究只是依附他人的玩物。” “這樣的人成不了大秦的王。” 扶蘇站定。 他的眼神不斷變換,最終沉沉垂下了頭。 他無力反駁。 嵇恒說的很露骨。 他過去的確有些任性,很多時候都是為反對而反對,只是因為始皇過于強勢,讓他心中很是壓抑,在知道始皇的決定不對時,就會很憤慨的去反對,但這些反對真是自己的真實想法嗎? 或許并不算是。 嵇恒的存在,也的確如嵇恒自己所說,讓自己多了一個渠道,可以去彰顯自己的不同,然從始至終,都只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想要獲得始皇的認(rèn)可,又害怕為父皇厭惡,因而始終都擺脫不了始皇的影響。 甚至這股影響還越來越深。 扶蘇苦笑一聲,聲音有些低沉,道:“多謝先生開導(dǎo),扶蘇受教了。” 嵇恒看著扶蘇,搖了搖頭,道:“這其實不全是你的錯,始皇的影響力過于巨大,想擺脫始皇的影響又談何容易?所以你們才需用心去走大秦的開國路,那是跟始皇截然不同的理念。” “秦國六百年披荊斬棘篳路藍(lán)縷的道路。” “對你們當(dāng)受益無窮。” “無論是主少國疑,還是外戚宦官專政,亦或者各項改革,這都是可以吸取教訓(xùn)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重走大秦的開國路,兩者兼具,若能借此提煉出自己的政道,無論今后面對什么,也不會驚慌失措。” “也不會輕易為奸人蠱惑,為權(quán)臣奪去權(quán)柄。” “向陽而生,向下扎根!” “將自己的根扎在大秦六百年歷史。” 扶蘇深吸口氣。 他眼下心跳的厲害,嵇恒的這番話,讓他受益良多。 他恭敬的執(zhí)師禮,道:“扶蘇受教了,扶蘇今后定謹(jǐn)記先生之言。” “向陽而生,向下扎根!” “這段時間,扶蘇的確懈怠了,有先生在場,遇事可直接問先生,因而少了自己的思考,秦亭,西陲,邑,再到平陽,幾乎都是先生在獨自思考,我跟其他弟弟基本都默不作聲。” “的確失了此行的真義。” “多謝先生。” 嵇恒微微頷首。 他緩緩道:“天下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歷史上發(fā)生的事,今后或許還會重演,你們當(dāng)對當(dāng)時歷代君主的決策進(jìn)行思考,去思索當(dāng)時為何會這么做,繼而初步構(gòu)造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對此會作何選擇,繼而錘煉出自己的意識。” “大秦真正的史書從秦文公開始。” “也是從秦文公開始,大秦才設(shè)史官以紀(jì)事。” “前面的舊都,相關(guān)史料幾乎靠口口相傳,因而你們不用太在意,但從平陽開始,秦國相關(guān)的史料便變得充足,你們需借此多加打磨,當(dāng)你們形成了自己的思考習(xí)慣后,就不會再如過去那般看事不明,意氣用事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能說的也就這些,至于最終結(jié)果如何,一起都靠你們自身了。” 扶蘇恭敬的作揖。 嵇恒似想起了什么,又補了幾句。 他說道:“等你們回到咸陽時,當(dāng)各自書一份感想,上呈給始皇。” “這也是你們此行的大考。” 扶蘇一愣。 隨即也猜到了嵇恒的用意,感激道:“先生有心了,扶蘇定謹(jǐn)記。” 嵇恒點點頭,道:“你們此行,除了體會大秦歷代先王先君的艱難道路,還要深入地方,了解地方疾苦。” “把根扎在土地,并非是句虛言,當(dāng)實實在在去做。” “大秦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跟過去的秦國,已有極大改變,若一味照搬,只會自食其果,因而當(dāng)結(jié)合實際情況,進(jìn)行全盤思索考慮,若能更進(jìn)一步的思考,那更是再好不過。” 扶蘇點點頭。 對此倒是深以為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