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初在山區搜索的時候,我們也覺得非常奇怪,但可以確定至少沒有大塊的東西遺漏,這個東西應該本來就是設計成了這個樣子?!? 郭林在旁邊順勢解釋道。 正在圍著吊艙殘骸繞圈的常浩南也同樣感到意外。 經歷過網絡時代的他經見過AN/APS-154合成孔徑雷達(SAR)吊艙和AN/ALQ-99電子干擾吊艙內部的圖片,盡管下半部分基本上是空的,但設備填充率仍然有大概60%左右的水平。 但眼前的這個東西有至少10米長不說,里面竟然只有前后兩端和最中間一段是有設備的,其余部分都是空殼—— 可能是考慮到供電或者重量的限制,吊艙內部的SAR天線只有大概4米長,并沒有充分利用空間。 而照理來說,這種戰術設備應該是體積越緊湊越好。 “不管怎么說,先用光學放大設備看一下電路設計好了,我看儲存器已經被摔爛了,應該是沒有還原程序代碼的可能性?!? 常浩南決定暫且放下疑惑,先從比較靠譜的地方著手。 剛剛走進這個實驗室的時候他還擔心需要什么特殊的設備,但作為干擾部分核心的幾塊電路板體積都不算大,只需要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以。 高端的科研,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工具。 “相位累加器、波形存儲器、低通濾波器、參考時鐘……” 盡管這些90年代的元器件型號常浩南都沒見過,但仍然不難通過一些外形特征以及表面模糊不清的銘文來判斷分別是什么功能: “沒錯,這塊板子是一個直接數字式頻率合成器?!? “在參考時鐘控制下,相位累加器對頻率控制字K進行線性累加,得到的相位碼(n)對波形存儲器(ROM)尋址,使之輸出相對應的幅度碼,經過DAC、低通濾波后就可以輸出對應的模擬信號了?!? 常浩南從雙目顯微鏡上抬起頭來,然后發現旁邊的郭林,還有他的同事們正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自己。 “怎么了?” “這……就……直接看出來了?” 郭林看了看神色如常仿佛只是吃飯喝水的常浩南,又看了看旁邊剛剛被拼好的巨大吊艙。 他突然覺得之前的工作好像有點白費力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