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為忠義扼腕-《這個屋里》
第(3/3)頁
劉備聽聞后,哭道:“可憐云長身首兩地呀!”劉備發誓要誅盡仇人!
關羽的死引發了一連串的事故,這些事故對蜀漢的復興事業而言是致命的。《隆中對》的計劃難以照計劃施行了。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雖然有虛構,但作者不能不說是為了陳述“忠義”而殫心竭慮!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戰場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飽學大儒,這位活了七十有六的老先生騎在馬上,站在曹魏的角度上要給諸葛亮訓話了。他在同僚面前夸下海口:“管教一席話,使諸葛村夫拱手來降?!?
這人就是王朗,官至司徒。他立于魏蜀兩軍陣前,長須飄然,頗有一番道骨!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正式?!敝T葛亮答道。
“久聞公之大名,今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要興此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我奉昭討賊,何為之無名?”諸葛亮反問。
“嗯!”王朗神情肅穆的點點頭,似乎胸有成竹。
他說:“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是天命所歸也。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以應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手指諸葛亮)、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仲、樂毅,何要強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怎比得上天空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哈哈!”諸葛亮大笑,說道:“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兩軍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昔日桓帝、靈帝以來,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黃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是社稷丘墟,蒼生飽受涂炭之苦??!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
“王司徒之身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應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心知不妙,用手指指著對面的諸葛亮威脅:“諸葛村夫,你敢……”
“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愿食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王朗在馬上咳嗽了兩聲。
諸葛亮:“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于西川繼承大統。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再見先朝二十四代先帝?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這是《三國演義》劇情中罵死王朗一出戲。
王朗能和諸葛亮比么?不能的。無論是能力、人品,還是作者的忠義價值觀,他都不能比。然而,這樣的人,這樣不忠不義的人,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又怎么可以又跑到兩軍陣前去給別人說教訓話呢?不知深淺,不自量力,死有余辜!
我不禁想起了中國近代史上的賣國賊,還有如今的禍港四首,正是厚顏無恥之人!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呼和浩特市|
滦平县|
西城区|
泊头市|
延安市|
澳门|
宝丰县|
广安市|
宁南县|
巫山县|
合川市|
寻乌县|
金坛市|
和政县|
名山县|
巴林右旗|
黑水县|
太湖县|
肥乡县|
绥阳县|
黄山市|
沅陵县|
大城县|
柘荣县|
青海省|
历史|
新安县|
灵武市|
宿松县|
肇州县|
平江县|
莒南县|
丹巴县|
永福县|
子洲县|
育儿|
昔阳县|
光山县|
来宾市|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