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櫻唇紅潤微微上揚,優雅而謙和。 此刻,她那清澈和明亮的眸光凝定在賈琰身上,似有幾分驚奇和審視之意。 女官忖道,這少年真的膽氣非凡。 以他的身份,在鳳藻宮帝后眼皮底下,居然還能從容自若大快朵頤? 殿中紅燭透亮如同白晝。 里面皇帝威嚴且低沉的問話,與那五名閣相抑揚頓挫一板一眼的回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話題從三冗轉到了文武之爭時,君臣居然起了激烈的爭辯。 賈琰眉梢一揚,這讓他對這個紅樓世界的皇帝與文臣集團之間的權力之爭有了更深的認知。 不過,對于賈琰來說,這些都太過遙遠。 畢竟他還未真正觸及到大周官場的門檻。 雙方爭辯的焦點無非在于,宋文隆諸相認為導致大周三冗問題產生的根源太過復雜,需要推行新政慢慢予以改良。 但當務之急的是,武勛集團橫行不法危害社稷、靡費國庫公孥,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而雍熙帝則持相反意見。 認定前者不能再拖,推行新政迫在眉睫。 而后者——他明顯在極力回避將矛頭往武勛集團上引。 賈琰若有所思。 他其實早就明了大周朝局情勢,雍熙帝未必喜歡武勛集團,但現在的皇權,需要武勛存在來制衡文臣。 這應該才是賈珍案沒有被確定為謀逆大案而大搞株連的關鍵。 嚴皇后見今兒瓊林宴的節奏被明顯帶歪,跑題千萬里,不由柳眉緊蹙。 她突然輕咳兩聲展顏一笑道:“陛下,幾位閣老,明兒就是元夕,這大節下的,能否暫不論國事? 陛下,臣妾特意將最近名動京師的賈神童傳詔進宮,本意欲為本次瓊林宴吟詩添些雅興…… 可你們這君臣相對,直把我這鳳藻宮當成了文華殿,讓我和幾位皇兒都如坐針氈吶。” 雍熙帝朗聲大笑:“是朕疏忽了。諸位愛卿,咱們還是飲酒作樂,共話佳節才是!” 宋文隆五人起身見禮:“臣等遵旨!” …… 里面的氣氛旋又變得融洽起來,外殿的賈琰聽得嘴角輕抽,不過也是如釋重負。 果然,方才那俏麗女官很快就從里面走出來,云嚴皇后命賈琰臨場以元夕或春節為題作詩詞一首,以助君臣酒興。 另外有宮女同時送來了筆墨紙硯。 賈琰毫不遲疑,提筆一揮而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他的字寫得飄逸俊秀,非常有氣勢。 第(2/3)頁